莫让众筹变众愁 代表委员吁建核对机制遏网络骗捐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刘旭2018-03-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年来,个人求助性质的网络众筹信息不时在朋友圈刷屏。同时,“骗捐”等负面新闻屡屡被曝,真假难辨的求助让爱心人士产生了质疑。

原标题:莫让众筹变众愁 代表委员吁建核对机制遏网络骗捐

代表委员呼吁建立信息核对机制,遏制网络骗捐现象

网络慈善莫让众筹变“众愁”

本报讯 (记者刘旭)“这是我亲戚的朋友,信息真实,请大家帮帮病重的他”“我的初中同学,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帮帮他”……近年来,个人求助性质的网络众筹信息不时在朋友圈刷屏。同时,“骗捐”等负面新闻屡屡被曝,真假难辨的求助让爱心人士产生了质疑。针对这一现象,今年两会上,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委员直言:“遏制骗捐先要正本清源。”

据了解,民政部于2016年遴选了12家网络慈善众筹平台,进行了官方认定。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募款超25.8亿元。

新的慈善众筹方式确实为经济困难人群迅速筹集资金,帮他们渡过难关。然而,“敛财”“骗捐”等质疑也从未间断。为何经过官方认证的众筹平台仍受到质疑?

“刚开始看到同事或朋友转发时会捐钱,后来发现‘套路’都一样,很难求证真假,就会谨慎起来。”“英子姐姐”助学网创始人刘发英代表说。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委员告诉记者,网络慈善众筹中,求助者因灾、因病、因学等导致经济困难,便可向平台申请,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受限于客观条件,平台无法核准每个求助者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比如,2016年的广东省梅州市“骗捐门”事件,筹款申请人因女儿患白血病通过网络慈善众筹平台向社会筹款45万元,随后申请人却被网民曝出有多处房产,并且利用筹款购买豪车。

“除了求助者信息真实性无法辨别、‘骗捐门’频出以外,求助者多平台筹款超出实际所需,造成筹款浪费的问题也很突出。”罗建红委员表示。

2016年,丽水市怡景花园小区发生煤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一家4口严重烧伤。申请人通过网络慈善众筹平台筹得150万元后,又通过若干互联网论坛重复筹款,网民曝出其最终得到300万元,已远远高于实际所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委员认为,这其实是对善款的变相浪费。

“建立信息核对机制才能遏制骗捐。”罗建红委员建议,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接入网络慈善众筹平台。利用平台与银行、住建、工商和车管等部门联网,设定财产“红线”,避免公众爱心被过度消费。同时,将申请人核对备案,避免重复救助。凡经过社会救助的筹款申请人,信息将登记在平台数据库中,若申请人重复筹款,对于无合理原由的,列入诚信黑名单,维护网络慈善的公信力。


(编辑:鑫果)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