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照片见证着40年生活变迁

  来源:新华社2018-11-0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百姓生活 是柴米油盐、是吃穿住行 回首过往 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故事 每一段行程都是一首凯歌 个人的小事,家庭的琐事 平凡却难以忘怀

百姓生活

是柴米油盐、是吃穿住行

回首过往

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故事

每一段行程都是一首凯歌

个人的小事,家庭的琐事

平凡却难以忘怀

从曾经的定量供应到如今的琳琅满目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营养健康成了新追求

饮食文化有了新内涵

《代客宰鸡》1980年
      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粮食等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定量供应。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物资逐步增多,并放开供应。北京西单菜市场不仅有活鸡供应,还新设了“代客宰鸡”项目。方学辉 摄

《魅力不减老字号》 1998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许多百姓爱吃的传统食品日益丰富。1998年,位于西单大街的老字号“桂香村”在元宵节将传统食品汤圆摆到店前街边,吸引了大批市民选购。方学辉 摄

《北大荒铁军》2002年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一名农机工人驾驶先进的精准大农机进行大豆覆膜种植,两名职工紧随其后检查大豆播种质量。林进春 摄

鲜鱼口变身记(组图之一) 2006年

鲜鱼口是北京前门地区著名的传统美食街,有多家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店铺,一直是人们逛街购物的好去处。北京祥子 摄

鲜鱼口变身记(组图之二)2017年

改造后的鲜鱼口,少了往常的嘈杂和拥挤,街道更加干净整洁,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品味美食。北京祥子 摄

《现代化疏菜基地》 2015年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陈集村,高到顶棚的番茄藤、结成长串的红番茄,令人大开眼界。黄宏志 摄

《山村生活》 2016年

湖北利川团堡阴地山村,一村民家正在准备午餐。如今的农家饭丰盛且新鲜美味,让很多城里人也羡慕。夜雨 摄

《多彩菜市》2016年

重庆市南川区中心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蔬菜让人们挑花了眼。张文强 摄

《梨园金秋》 2016年

安徽省砀山县,梨园丰收、果香四溢,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也慕名而来。山人逍遥 摄

《祝农民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 2018年
      喜看稻菽千重浪,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山水号子 摄

穿

从曾经的黑白灰到如今的色彩斑斓

时尚潮流让人应接不暇

品味与个性成了新的追求

《中山装》 1980年

这是当时行政干部的标准服装——涤卡面料中山装,摄于北京景山公园。王延升 摄

《农民老爸》 1985年

三十年前的农民老爸,衣着朴素,怡然自得地站在刚修的石房子、刚砌的花坛前!当时我们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全落到他一人肩上,可他硬是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三十年后的今天,老爸已年近八旬,坚持种点小菜、养养花、看看书,依然把日子过得诗意十足。蓝色心雨 供图

《时尚长城》 (1988年)

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的衣着色彩基本都是“黑白灰”,改革开放后,随着纺织业和服装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穿着色彩发生了很大变化,颜色丰富多彩,服装款式也日新月异。这张照片讲的是一家服装公司带着一个时装队到长城拍摄新款时装,吸引众多游人围观,围观群众的衣着也反映了当时他们多姿多彩的服饰。方学辉 摄

《分享荣誉》1998年

当年教师节抓拍于甘肃省兰州市卫生学校表彰会现场,老师服装也时尚。王延升 摄

《女孩儿》 2016年

这是朋友的孩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甜甜,一袭简约的白裙更显清纯靓丽。冷色天空 摄

《雪中情——草原上的婚纱摄影》2017年

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冬季那达慕大会上,一对情侣在风雪中拍婚纱照,很有地域特色,美好而温馨。燕子考拉 摄

《街拍时装秀》  2018年
       这是2018年夏末秋初在北京前门大街抓拍的,放眼望去,人们的着装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俨然一个天然的服装秀场,人们把舞台上的精彩融进了日常生活。色中无色 摄

从曾经的狭窄拥挤到如今的宽敞舒适

平房换成了高楼

单间也变成了多居

家的港湾更加温暖幸福

这些照片见证着40年生活变迁

《成长》 1992年、2016年拼图

时隔二十多年兄弟姐妹在同一个地点拍摄合影,曾经的小孩都长大成人,而身后的老屋也由平房变成了三层小楼,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美。巫啸铁 供图

从棚户区到奖励房(组图之一) 2016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城区望坛棚户区成为部分轻工业和服务业国企工人的居住地,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排子房”和简易楼。改造前,这里房屋低矮破旧。赵承顺 摄

从棚户区到外迁奖励房(组图之二)  2016年

2016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望坛棚户区居民坐班车前往大兴参观外迁奖励房。新小区和住了60多年的老工棚相比,真是有了天壤之别。赵承顺 摄

《即将消失的南门老街》 2017年

江苏丹阳老城区改造工程日新月异。城南林立的高楼之间,只剩下半个南门老街,不久也将消失在新建的楼群中。东方兰201 摄

《安居乐业》  2017年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我的家乡是一个县级小市,改革开放之前,市区基本上就是火车站前的那一条街道,当时,市区人口也少,市民基本上都没有私房,工厂职工都住集体的职工宿舍,公务员与教职工等多数都是寝办合一,部分双职工家庭,一般都是租赁政府所有的面积很小的公租房。那时候,市区除了有一个三层的百货商店,其它都是低矮的老式瓦房。改革开放之初,六层楼房成为市区改善居民住房的主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成为市民梦寐以求的期盼。而如今,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居者有其屋的刚性需求时代已经过去,改善优化住宿条件成为新的追求,城市在长高,居住环境越来越好。邙山道士 摄

《移民新镇》 2018年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新镇,12000多人因水库扩建迁移到此安家。水口移民新镇定位为瑶族特色休闲小镇,具有瑶文化展示和传承功能,将带动片区的旅游发展。难得精明 摄

从曾经的出行不便到如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私家车走进千家万户

公路、高铁、飞机纵横交错、触手可及

外出不再受限,诗和远方亦可兼得

上学路上(组图一)1983年

三十多年前,儿子上幼儿园,寒冬腊月“棉裤套棉裤”,顶着西北风由妈妈骑自行车带着。月份牌 摄

上学路上(组图二) 2018年

孙子上幼儿园,儿子开车去送。2014年,我退休后也摇号买了汽车,出行方便,幸福指数更高了,这是四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月份牌 摄

《春运》(组图之一)2008年

郑州火车站售票大厅挤满抢票的人群,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缓慢移动。吴贤德 摄

《春运》(组图之二)2011年

郑州火车站站台一辆绿皮火车发车前,一位母亲蹲在车窗外与车内女儿话别。吴贤德 摄

《春运》(组图之三)2017年

郑州火车站广场从容不迫的情侣。这些年动车和高铁线路越来越多,春运拥挤不堪、人山人海的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缓解。吴贤德 摄

《微笑服务》 2011年

从丹阳到上海的动车上,一位女列车员在车厢里忙碌着,对旅客微笑着服务。  东方兰201 摄

《风雪筑路人》2013年

一场风雪突降在318国道川藏线上的卡子拉山,工人依然冒着风雪筑路。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条崭新的景观大道展现在世人面前。无名渔父 摄

《幸福路》   2018年

 位于湖南省西南偏远山区的绥宁县在2018年春节前开通了高速,2017年邻县还开通了机场,从北京到老家朝发夕至的梦想已成现实。 于林 摄

       其它

变化还有很多

琴棋书画、歌舞影视

通信旅游、运动健身

……

曾经的很多“稀罕”事

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鸟巢》  2016年

2016年春节期间拍摄的鸟巢。奥运会后,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休闲体育活动,鸟巢已经成为百姓的新乐园。

《小哥俩》 2016年

从西藏林芝往拉萨的途中,两位藏族小男孩玩了一阵自行车后坐在路边小憩。他俩开心地说笑着,看来玩得尽心自在。 东方兰201摄

《下棋》 2017年

党的惠民政策,也使牧民们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牧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站,这是内蒙古包头市的牧民在下蒙古跳棋和蒙古象棋。幽香柠檬-831 摄

《“洋大妈”广场舞》 2017年

雨后的广渠门桥旁社区花园来了几个“不速之客”,看到社区花园居民跳舞,几个老外也随着欢快的音乐舞动起来。月份牌 摄

《晨练》 2017年

江苏丹阳市人民公园,百姓们晨练的方式丰富多彩,公园林间的露天乒乓桌旁“座无虚席”。天下白201 摄

《超级对话》  2017年

2017年4月,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内观众通过手机与智能机器人对话。皇后仙座 摄

《弘扬国乐•传承国粹》  2018年

中国古筝日,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的儿童演奏者。银川鸽子鱼 摄

《草根儿鼓手》 2018年

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开心的锣鼓敲起来,传统的花会扭起来……2018年春节期间,天津市蓟州区草根儿鼓手耿家占在花会邀请赛上尽情表演。蓟州吉祥 摄

《美丽乡村游》 2018年

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壮美,也没有热带海岛的浪漫,但这儿有家的味道,还有儿时的记忆。义乌雁南飞  摄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

在这特殊的时刻

让我们分享手中照片

在平凡中体味人生幸福

在变迁中感受中国进步

我们相信

未来生活会更美好


(编辑:红研)


这些照片见证着40年生活变迁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