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捡垃圾养虫年入百万 网友:多读书果然赚钱

  来源:浙江24小时2019-04-0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张教授去年夏天在昆虫农场耕地,农场真的很小,不过几亩地,建它干什么?张志剑说,主要是用来处理餐厨垃圾的。

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旺,旁边的枇杷树已冒新枝。

不远处的池塘边,肥硕的土鸡成群溜达,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鱼虾满塘。

这样的景象,离城市不远,在杭州余杭崇贤街道运河路边的一个小农场。

农场主叫张志剑,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环境健康研究所副所长。

张教授去年夏天在昆虫农场耕地

农场真的很小,不过几亩地,建它干什么?张志剑说,主要是用来处理餐厨垃圾的。

什么,这么漂亮的地方是处理垃圾的?

到底怎么回事,钱江晚报记者来到小农场一探究竟。

“捡”来垃圾养虫子

餐厨垃圾全靠它消灭

虽然靠近交通要道,但农场特别宁静,不绝于耳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声。

农场的鸟,特别多,还不怕人,原因是这里有鸟充足的食物来源:虫子。

虫子是哪里来的?秘密就藏在农场中央鸟儿扎堆的温室大棚里。

刚巧,一位骑三轮车的大伯进了农场,扯着嗓子喊道:“喂,收垃圾喽!”

张志剑赶紧跑来帮忙,把装垃圾的小车推进西面第一间大棚里。

大伯是附近村里保洁员,车上装的是昨晚左邻右舍家倒的餐厨垃圾。

村民们会自觉把餐厨垃圾分类到位,由大伯每天拉到农场倾倒。

大棚一共13个,这里就是用来处理垃圾的地方。

第一个大棚里,有一台漏斗形的设备,垃圾倒进去以后,要经过粉碎、搅拌,添加益生菌发酵一晚上,就可以变成适合虫卵孵化、生长的昆虫“口粮”了。

从第二个大棚开始,就是虫子转化与分解的区域。

棚内地面是一排养殖槽,槽里铺着一层经过处理的餐厨垃圾,看起来有点像土。

用铲子拨动一下这层土,就会出现蠕动的白色小虫,密密麻麻。

正在分解餐厨垃圾的黑水虻幼虫

这些幼虫,就是分解餐厨垃圾的法宝,名字叫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

为什么堂堂浙大教授,要跑去农村捡垃圾、养虫子?

张志剑坦言,如何处理垃圾就是他科研攻关的方向。

在用黑水虻分解餐厨垃圾前,张志剑曾用蝇蛆来分解过垃圾,但苍蝇会到处飞传播疾病,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黑水虻却不会有这个问题。

虫子去喂鸡鸭鱼

虫粪化身有机肥

在温室大棚,一些黑水虻成虫正在飞舞。

它的个头有三四个苍蝇那么大,浑身黑色,看起来有点呆头呆脑,懒懒地不爱飞翔。

(编辑:映雪)


浙大教授捡垃圾养虫年入百万 网友:多读书果然赚钱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