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何惊现“赝品博物馆”?专家:从两方面找原因

  来源:凤凰网国学2019-10-1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一篇《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将刚刚开放的重庆大学博物馆推向风口浪尖,文章质疑该馆藏文物系赝品
      【导言】近日一篇《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将刚刚开放的重庆大学博物馆推向风口浪尖,文章质疑该馆藏文物系赝品,“吴应骑教授捐给重庆大学的,竟然是几百件赝品,而重大耗资数百万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赝品博物馆?”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要问: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正规流程是怎样的?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博物馆藏品的来源、途径与高校入藏的准入机制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赝品”风险?为此,凤凰网国学独家专访著名青铜器专家、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教授于成龙博士(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以下根据访谈实录整理:

凤凰网国学:正规的博物馆,比如故宫、上博这样的博物馆,入藏一件收藏家捐赠会经过什么流程?

于成龙:博物馆入藏藏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我们一定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藏品的真伪进行鉴定并判定价值。其次,我们一定要追问这件藏品的来源,这个很重要,我们必须要确定这件藏品的来源是否合法,如其来源不合法,比如偷或盗,这里就涉及到严重的司法问题。

被质疑的重庆大学博物馆藏品

其次,在对这件藏品鉴定真伪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这件藏品是捐赠还是卖给博物馆,如此等等。博物馆入藏藏品必须通过规定的流程,层层审核,严密把关。所以,我国正规的文物部门对于藏品入藏在判定文物的真伪及来源这些关键的问题上必须由数位有关专家进行集体鉴定,因此,在我国正规的博物馆及其他文物部门是不会出现入藏大批赝品的情况的。

凤凰网国学:就您所知,大学博物馆的藏品来源途径是怎样的?大学建博物馆有什么规范流程,如何避免藏品鉴定出现真空?

于成龙:前几日,我听说重庆大学博物馆这件事情也没太上心,今天一看,简直就是个笑话。前几年北京师范大学也闹出类似的笑话。一般来说,大学博物馆藏品的来源有以下三种:一是校友捐赠;二是学校自己考古专业的考古发掘品;三是社会征集藏品。大学建立博物馆,首先该校要具备建立博物馆的资质,而且博物馆藏品必须要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定。就目前出现的这类情况,我认为应该由文物主管部门来对大学建立博物馆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

被疑的陶俑展品 来源:澎湃新闻

所以,对于大学的博物馆,我们要明确:第一,是否制定有藏品捐赠程序;第二,入藏藏品是否有国家级鉴定专家团的鉴定,若有,必须向社会公示有关专家姓名;第三,高校是否具备资质建立博物馆,是否配备专业的文物管理团队和专家顾问。

但是,现在的一些大学及民营博物馆并没有真正的文物管理及鉴定资质。这些大学博物馆的藏品怎么来的?是免费捐赠还是征集购买?有些捐赠又为什么还要给钱?这里边是否存在其他什么交易?参与这些活动的专家又是怎么回事儿?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

被疑的铜车马 来源:澎湃新闻

凤凰网国学:为什么高校入藏一再爆出这种尴尬事件?

于成龙:高校博物馆藏品的丑闻不断,我想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第一,高校博物馆就藏品入藏没有遵循严格的藏品鉴定、入藏及管理程序。另外,当今社会很多人对文物的鉴定问题还有一个误解,以为考古专业或者文博专业的学生只要经过了专业训练就会懂得文物鉴定,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文物鉴定与我们目前高校普遍设置的考古、文博专业并不完全一样,它是另外一门学问,过去也叫“古器物学”,它强调的是对各类文物,如青铜器、玉器、瓷器等本身特征的精通,我们在具备了各类文物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还必须经过十年或二十年对实物的细心揣摩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因此,就像大家所熟知的,中国真正的文物鉴定专家绝大多数都出自博物馆,这是因为在博物馆中我们有更多机会对实物进行细心揣摩和研究,而且文物鉴定也是博物馆专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第二,我们在这里还必须明确高校博物馆的藏品来源,要明确大学建立博物馆的初衷。许多高校连考古、文博专业都还没有设置,那么它建立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还有,重庆大学以及此前类似的事例,居然出现这么多赝品,这些赝品甚至都不如潘家园的地摊货。高校博物馆入藏的这么大数量的赝品,即使不是文博专业的人也能看出来,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一些高校博物馆、“国宝帮”和一些民营博物馆近年来屡次被曝出大量藏品为赝品,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透过这个表象,个中由头似乎非常复杂。高校建立博物馆应该以北京大学为榜样,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个设立考古学专业的大学,有着深厚的文博传统,培养了大批从事文博工作的专业人才,该校博物馆对于藏品的鉴定和管理遵循着严格的鉴定程序,所以一直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被疑的展品乌龟 来源:澎湃新闻

凤凰网国学:您如何看到当下的“文物热”?

于成龙:首先我们热爱自己的文物,它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我们理当去关注,但是关注物质实体的同时,我们还要去关注这个文物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得到教育,像我们研究文物的人,常常避免谈到这个文物值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一般也不会提“国宝”这两个字,任何文物都有它的价值。但就大学博物馆藏品来源的问题,值得深谈而且必须深谈。

于成龙,男,黑龙江省绥化市人,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博士,著名青铜器专家;2004年7月~2019年5月,任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现为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教授;学术研究范围遍及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及书法等文物专项研究。
                       (编辑:红研)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征稿可发新闻、政工论坛、学术论文、课题研究、讲座、学生作文、书画、摄影作品、传记、专家、企业专访、广告软文等,欢迎投稿国内统一刊号:CN370016,邮发代号:23139  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大学为何惊现“赝品博物馆”?专家:从两方面找原因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