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来源:新浪博客王 耀 东2019-10-2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郭谦,著名的作家,书法家,笔名沙漠骆驼。他曾是人民日报《艺术》杂志的编辑,《作家报》副刊《艺术世界》主编.现为百体书法网总编、《作家报》副总编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著名的作家,书法家,笔名沙漠骆驼。他曾是人民日报《艺术》杂志的编辑,《作家报》副刊《艺术世界》主编.现为百体书法网总编、《作家报》副总编。近年来,他出版了不少图书,他写的《现代作家亲缘录》《走进文化名门》丛书、《影响中国的文化世家》等几部书影响国内外,他还写了一些文学,散文方面的专著。不久前,还在北京和海门举办过“当代文化学者郭谦书画展”。我在北京期间,和他合作过多次文学艺术方面的活动,他对文化的执著追求是多侧面、多角度的,令我十分敬佩,于是,我们结下了艰分难解的友谊。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出版的12本图书)
        最近,他寄给我一本新著《中国百体书法概论》,让我十分吃惊。我知道他近几年在书画方面做出了新的创作与奉献,特别在书法创作和理论上有不少独特的建树,这是文学艺术界少有的现象。当我细读了这本《中国百体书法概论》之后,发现这本书对百体书法的探索与解秘性极强,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书中对我国历史上的百种书体,从血缘与发展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精彩的论述, 为当代书法的创新与发展,打开了一个无限璀璨的空间.这是一本书法爱好者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知识宝典。
        我对中国的书法也曾有过多年的执著与爱好,在不少书体的创新上,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往往很难打破习惯性的格局。所以,我认为要想使笔精入神,达到书法创作的极致,在不动声色之中,能够使笔法具有潜气内转,气象雄浑,如秋空行云之势,达到书法创作上的韵味无穷,就必须要勤学苦练,但我总感到气力不足,有时甚至认为,眼前的美好与欠缺,就只差一步之遥了。但这次看了此书,我才发现自己在创作上,在书法理论的根基上,在通其意,明其理,悟其道上,还缺乏不少的知识性的功夫。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行书作品)
        书法,实际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学,它与中国的艺术美学是形神兼容的。特别是要研究今后要如何承传我国古体书法的精粹,如何能在字体上触摸出古人生命的脉搏,真是一种“易”中的不“易”。“变体”是中国人最美的灵思与技巧,中国书体是从象形上产生的,目前已呈现出了它的成熟与勃勃生机。如何能寻找出它内在的意蕴与情感,抓住它的时隐时现,似乎成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要明白,中国变体书法在历史上走了几千年,今天人们还在不停地研究,仿作,就是为了挖掘它无穷的新知。实践告诉我们,历史上每一次的创新和飞跃,都必须要回到汉字的源头上,从源头找到它创新的灵感。这种回旋式的发现与创新,启示着人们要守住源头,抓牢经典,这才是获取艺术生命新的生机,是点燃艺术创新火焰的最佳敏感点。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一种艺术,表达美感的一种载体。要想写出它的个性、特色,必须要到未知的领域寻找新奇,找到它内在的潜在原理。这本书的特色就在这里,此书从书法的溯源上写起,然后重点写了百种书体的开创史、演变史、发展史,特别对当代新书体的变革与创新上作了详细地解秘。中国大量的汉字,书体是从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上产生的。它的美与奇是经历了图画、文字以及各种书体漫长岁月的磨砺而成熟的。它能吸引人去探索、研究、创新,并能够指导书法艺术家打开新的视野,就是有了这种特殊的艺术结构和各种不同体的演变,通过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显示了它无尽的价值。此书从秦国“八体文”开篇,展示出的字与书体,均采用象形的、多变的形态,展现着人们的生活起居,行为举止,包括大自然现象、花草树木、虫与鸟兽,传达出了汉字的生命信息,造就出了中国书法的宝贵元素,显示出了智慧魅力与艺术的超强魔力。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大篆书法作品)
        我国书法书体的玄妙与精粹,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神奇现象。它用我们民族的形体,显示出了先人的独特创造和审美见解,看似是各种形体的符号,实际是中华民族心性的反映。每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对人性的超越.书体的多变,产生出的神秘力量,更是妙不可言。今天我们站在它的肩上,登高望远,会进入一种博大精深的神灵空间。多变的书体,有的像人,有的像鸟,有的像虫,表面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它内在具有神气。有一种物体的飞升与动感,闪耀着不同的飞翔要素,不停的呼吸着,跃动着,对历史进行着一种引领风骚的交流与呼唤。先人虽然把它刻在石块上、符节上,却象是一盏盏指引灵魂前行的小灯。所以,作为现代的一个书法家,要想写出好的书法,必须要打开自己的眼睛,用独特的眼力进入书体的深处,识别艺术的内在精粹。
        当你痴迷地进入一种新书体时,眼前会突然出现变幻莫测的景象。而高智商的发现,会赋予你手中笔墨出奇的技能和神力,还能让你感受到各种书体的音乐韵律与变奏,线条与线条之间会进入一种辽阔的时空感。所以说,我们今天来认知这些多变的书体,就是认知这些艺术的空间性、艺术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它会告诉我们艺生道,道生美,从而会达到一种寻幽探胜的效果。古人说:字为心画,就是说,心即是艺术的灵感、气质、情操的发源地。书法就是这样由外形转为内心创造,再由内心创造出艺术的新、奇、异的道路。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鸟书作品)
        这本书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艺术的视觉与敏感性。人生在天地之间,你抬头看天,天象时刻在变,你再看地,层层色调起起伏伏;眼前的道路,断而复连,穷尽了的地貌的曲线,有深堑、有奇观,突兀着意想不到的奇山异水。有了天地之间这种阴阳莫测的变化,就产生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此时,你再来看眼前的各种书体,宁静的线条就会出现天地之灵气,还会颤动起美妙的琴弦,拨动着你的心灵,展示出艺术的风度、威势、高貴与美丽。这就是我们研究这些古体书体、现代书体的神秘力量。从现实的书法创新实践看,有不少书法大家都具有这种风度,但也有不少书法家,视野受一些局限,字在天天写,却很难达到一种高度。从历史的经验角度看,任何书法家,只有打开自己的敏感区域,找到对某种艺术风格的焦点,才能提炼出比一般创作更加深刻的要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看来,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确定好自己的艺术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一个成熟的书法艺术家只有阅览过各种各样的书体,精读细研,烂熟于心,书思才能纷踏而来,才能使手中的字体,向着自己艺术追求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中国百体书法概述》这本书,展示出了我们平常很难见到的新奇元素。书在中间部分,重点写了五大书法体系的演变史,看了这些演变史,就会明白这么多的书体是如何夸张、新异、虚幻的。总之,它们是在不停地将结构脱离常规,不断地创造它的奇趣。纵观几千年的文化史,留给我们的书体,不要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例如篆体,它起源于象形文、甲骨文、金文等多种文体,因此才形成了在我国五千多年历史上,使用最长的,最为历史认可的书体,实际它具有汉字母体的因素。有了这个篆体,才产生了大篆和小篆,逐步形成中国汉字书体上的各种书体。小篆与大篆相比,线条比较圆匀,字体是长方型的,于是才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基础。从大篆变为小篆是中国文字史上的划时代性的变革,有了它的变革才有隶体字的出现。隶书从篆体上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是字形结构的一大飞跃。隶书较之篆书更有助于辨识和书写,比小篆字形有了更显著的变化。它很快在小篆的基础上又创出了楷书,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这种字体更趋于简便、易认、易写,并且很快成了官方确认的字体。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汉代,在楷书的演变中它又孕育出了行书和草书,从此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出现了光照千古的行草与大草,产生和出现了书圣王羲之、亚圣王献之、书神颜真卿等一座座高峰。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廋金体书法作品)
        我们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有着几个重要的发展创新时期:一是殷商至汉的萌发时期,二是晋与南北朝至随唐的明朗时期。在这些时期我国书法分别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同时涌现出王氏、卫氏、谢氏、庾氏书法大家族,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历史上显赫的大名家,正是这些名家及家族,开创了书法文化的意趣之道。
        这本《中国百体书法概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进入一种神秘的艺术创新之路。那就是要真正地认知眼前的汉字,拥有一双能认识世界的眼睛。一旦你懂得了文字是如何变化的,书体是如何演变的,那你就步入了艺术之门。譬如,汉字中有一个“找”字,“找”字就是对任何事物的探秘,如果在“找”字上方多加一个点,这个“找”字就变成了“我”。如果我们研究这本百体书法概论时,也同样加上一个“我”字,既注入一种自我的意识,也就是在你书写自己的字体时,有了个性的特色,也许你会在一瞬间超越自我,而成为一个书法新高峰。历史的新书体不断产生,走向繁荣,造就了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我国书法文化广采博取,承上启下,多体并存,显示出其厚重悠远、博大精深。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郭谦蝴蝶体书法作品)
        这本《中国百体书法概述》的出版发行,是当下书法界的一件盛事,也为当代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创作导书。我们可以在自己前行的基础上,以此书为鉴赏,多融、协调、破壳,多炼提纯,广学博取,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出自身书法艺术的新与奇,开拓出一个崭新阶段,这才是走出固境转入澄明之境之举。
        我对此书的阅读、探求,心中具有的,不仅仅是一种使命感,更重要的还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快乐感,。在此,除了敬佩作者渊博的学识之外,还要向作者付出的劳动表示感谢。一位书体大家说过:“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这种心态是对内心的一种开掘,一种使命的担当。我相信只要书法同行们不停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意向,遵循艺术的规律,果敢前行,气质与快乐就会激励我们创新不断,成果不断。我希望郭谦老友,同书界一起,再接再厉,高举百体书法艺术大旗,“会当凌绝峰,一览众山小”.走向最高端的艺术巅峰!
                                  2019年10月2—16日草于潍坊
                       (编辑:红研)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征稿可发新闻、政工论坛、学术论文、课题研究、讲座、学生作文、书画、摄影作品、传记、专家、企业专访、广告软文等,欢迎投稿。国内统一刊号:CN37—0016,邮发代号:23—139 电话:010-89456159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一部书法创新宝典 ——读郭谦《中国百体书法概述》随感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