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易经》: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来算命的吗?

  来源:腾讯张沛东2020-10-0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易经》是《周易》和对《周易》的十个注解文献的总和。除了《周易》的卦爻辞以外,还包括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

一、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周易》和对《周易》的十个注解文献的总和。除了《周易》的卦爻辞以外,还包括古人以《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凡六篇和《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凡四篇,合称十翼。用十翼以释经,故又称《易传》。

易是取自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一个头向上的蜥蜴,义为变易。当然也有上日下月之说,还有上日下云乍晴乍阴之说,但其阴阳变易之义都是认同的。以后将易用于交易之义,才创造了蜥蜴的虫字边的蜴。原有夏之《连山》、殷之《归藏》与周之《周易》并称为易,即三易。后《连山》、《归藏》失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周易》归入占卜类书籍得以幸免。


二、关于《周易》

《易经》研究者普遍认为,八卦为伏羲所创,用连和断即阳和阴分别表示当时所了解的天、地、山、水、火、风、泽、雷八种自然场景和现象,现在我们的电脑语言就是用连和断(1、0)来编程来处理的。大道至简,何其一致。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或者周文王团队把他所遇到的事件和经验用卦爻的的方式加以记录和说明,推演为八八六十四卦,形成了现在的《周易》。

《周易》的主要贡献应该是:

其一、只有相对才产生关系,才有意义,即事物阴阳相对,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

其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物极必反;

其三、全面分析事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事物对应的关键点,趋利避害,化凶为吉。

其四、诚信和公正(《易经》的用语是孚和贞)是世界和谐发展的基础。

《周易》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充分反映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中,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巧合,而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必然。


三、《周易》为什么不易懂?

一是时代久远,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是书写原因所致,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已是飞跃性进步,但书写难度仍然很大,找龟板扇骨量不是很大,刻刀磨砺、刻制难度反而很大,需要书写的内容必须精简再精简。

三是微言大义,用很少的语音来讲深奥的道理,善悟者才是得道者。

四是以事件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事件,而是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讲一类事件包含的道理,过细会使人迷于记事忽视内涵。


所以,《周易》是宝典更是天书,其深邃的道理和智慧须知更须悟。

当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道路方法有千条万条,正像“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命题一样,你是在同一个地点踏入了这条河,但水已经流动了,鱼也已经改变了位置,沙子也滚动了,水中的微生物生生死死变化就更大了。就是入水要小心,别被水冲走等基本道理还是一样的。

像哲学这么弯弯绕不是《周易》要告诉我们的。《周易》如果是用来辩论的,两头堵,《周易》就不是宝典了,就不能长久流传了。《周易》就是告诉我们处理事务的基本方法。


四、《周易》是中庸之道吗?

《周易》是崇尚履中守正,但《周易》主要是主张凡事都有找到最符合客观实际,最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要偏激,因为过左过右都不利于解决问题。

五、《周易》是用来算命的吗?

《周易》只是以占卜为载体,讲述处理问题的原则方法,推断事件的发展趋势。巫师、牧师、心理医生都可能用这个办法讲自己的故事。难道深刻理解《周易》包含的道理方法不是更重要吗?


六、关于卦和爻,《彖》和《象》

伏羲创八卦,将天、地、山、水、风、火、泽、雷,每一个事物用三个或连或断的符号表示,称为一卦。《周易》将八卦两两相叠,形成八八六十四卦,并命名了新的卦名,这就是《周易》的每一卦。既然《周易》的每一卦是由八卦两两相叠而成,这样《周易》的每一卦就有六条或连或断的符号组成,每一条符号就叫一爻。

《彖》上下、《象》上下是《易经》的重要文献。

彖(tuan团去声),是解释卦义的。《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

象,是对卦辞爻辞的解释及评价。《易·乾》疏:“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后人用文字以释万物之所象,故曰象。”它主要是依据卦象、爻位对卦辞、爻辞进行解释,评价,推衍。其内容贯穿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周易》通篇讲“孚”与“贞”,即教人要诚信,要中正,没有一句唯我独尊,压制他人的话,句句教人向善,这是我们信仰的根本原则。

(编辑:月儿)



聊聊《易经》: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它是用来算命的吗?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