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2月15日前完成

  来源:健康时报2020-12-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消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2月15日前完成

新冠疫苗,资料图片,牛宏超

新冠疫苗全国范围内重点人群接种驶入快车道。

据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消息,将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12月20日晚,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据业内消息,我国首批新冠疫苗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首针将于1月15日接种完成,第二针于2月15日完成。具体仍待官方发布为准。

“我国新冠疫苗的应用是走在国际前列的,7月份我国便签署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预计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还将签署新冠疫苗附加条件上市,明年4月初正式上市”,陶黎纳说,“而国外12月份刚批复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2月15日前完成

如何看待疫苗副作用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19日在一份新冠疫苗接种指导意见中介绍,首批新冠疫苗于13日发往美国各州后,目前全美已有27.2万人接种,6人在观察期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得到了及时治疗。

美疾控中心提示,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应再打第二针。所谓严重过敏反应者是指需要接受肾上腺素治疗或住院才得以缓解症状的人。

目前FDA批准了两款mRNA新冠疫苗,一款是由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第二款新冠疫苗由美国莫德纳生物技术公司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开发。

疫苗副作用引发关注。


“有很多人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些怀疑,实际上这个担心是大可不必的,疫苗与平时使用的化学药物是不一样的,化学药物的剂量是较大的,进入体内代谢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会造成肝肾损伤或影响胎儿等,而疫苗的剂量是很小的,并且只是刺激免疫系统,不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最多也就是会出现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面瘫、过敏等,这些也是在预料之内的”。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有5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灭活疫苗可以说是最成熟的疫苗技术,像现在儿童接种的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都是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连孕妇都能接种”,陶黎纳说,“重组蛋白疫苗已经非常成熟,包括乙肝疫苗(30年应用历史)、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也有几年的应用历史”。

“mRNA疫苗是一个新技术,在紧急获批之前全球使用人数没超过10万人,相对其他技术的疫苗来说,其安全性风险要大些,但也不至于有预想不到的不良反应”,陶黎纳说。


健康时报记者致电北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仍待进一步通知安排。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在19日发布会上提醒各位接种者,在接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

另外,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都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处理。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回家。回家以后,即便出现了刚才提到的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同时,也提醒各位接种者,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2月15日前完成


及时关注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消息

我们国家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

“现阶段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陶黎纳说,“普通人群可关注居所附近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有消息应该会第一时间公布”。

(编辑:映雪)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2月15日前完成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