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 书写传世家训——访《心田留与子孙耕》作者房国东

2021-01-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我读过《曾国藩家书》《巴菲特写给儿女的36句话》,也知道诸葛亮的《诫子书》、朱熹的《朱子家训》等一些前人写给自己后人的劝诫家书,但说实话,读后,过眼云烟,能在内心

我读过《曾国藩家书》《巴菲特写给儿女的36句话》,也知道诸葛亮的《诫子书》、朱熹的《朱子家训》等一些前人写给自己后人的劝诫家书,但说实话,读后,过眼云烟,能在内心留存下来的着实不多,可能是时代相差太久,或是国藉不同文化的差异所致。今有幸拜读了房国东先生的传世家训《心田留与子孙耕》,篇篇撞击心灵,阵阵隐隐作痛;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此推荐,值得一读。

房国东先生的人生经历让我想到了路遥笔下的两个人物——孙少平和高加林,他们是那么相像,让我把小说虚拟中构造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原型,令我兴奋不已。他也是出身农民,高中毕业,因为对读书的强烈渴求,在高中毕业回乡期间,边务农,边四处找书。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只有半身高的土坯房,就是他每天农事后的“安乐窝”。四面无窗,幽暗的灯光,一本本当时被禁读的书籍,陪伴他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也激发了他最初的创作梦想。从此,书成为他最好的朋友,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阅历,也成就了他后来的作家梦。《心田留与子孙耕》第二篇,专讲读书,为何读书,如何读书,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子孙以后不读书的担忧和读不好书的顾虑。似耳提面命,谆谆教诲。

房先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赶上了恢复高考,却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没有资格报考,直到三十八岁才圆了大学梦;他当过农民,做过行长;插过秧,育过人;挨批斗,受表彰……坎坷曲折,历练人生。2009年正式退休。同年的一个夏天,小区里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让房先生突然明白,他不能因为退休了,就甘心做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他要像夜莺一样,唱响属于他自己的夜曲。这名中年人是一个脑血栓后遗症的患者,说不出话,走路艰难。看到他,房先生想,如果明天我也这样了,说不了话了,手脚不好使了,那我怎么教育我才两岁的孙子,我走过的路,经历的人生,感悟的真谛如何讲给我的孙子?于是,第二天,房先生开始了《心田留与子孙耕》的最初创作。闭关18天,一气呵成完成了近16万多字的第一版创作。这本是一本爷爷写给自己孙子的私房话,却无意间被大家争相传阅,房先生创作《心田留与子孙耕》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1000册的第一版本很快被赠送完毕。应朋友要求,房先生自费印了1000册经过改进的第二版本,但很快也被“瓜分”了。随后,这本家训被中学生们自相传抄,被龙江县作为学生假期必读的一本书,被网站私自改为有声读物……看过的朋友都劝房先生,这本书不应该再是你写给孙子的私房话,而应该成为被“广而告之”的传世家训。

2014年夏,房先生去北京参加一个婚礼,无意间得知婚礼现场不远处就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他拿着自己印制的《心田留与子孙耕》第三个版本走进出版社,没想到,工作人员只看了几页,并用比正常快两周的时间回复他,同意出版印刷,并表示,这将是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随着时间的发展,发行量会越来越大。于是,《心田留与子孙耕》被正式出版发行。

房先生说,这本书值得他的孙子读到60岁。(陈莹)

桑榆未晚 书写传世家训——访《心田留与子孙耕》作者房国东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