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永恒不变的真理

  来源:中国现代文化网秋风2021-02-2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北京 秋风我是在火车上读完这本《心田留与子孙耕》的,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补课,补早就该补的一课。“水韵风痕”用十八天写成的一本书却是用了他大半辈子的时间总

北京 秋风

秋风:永恒不变的真理

我是在火车上读完这本《心田留与子孙耕》的,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补课,补早就该补的一课。

“水韵风痕”用十八天写成的一本书却是用了他大半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而且是写给他只有三岁的孙子小阔阔的。当然他三岁的孙子现在是无法读懂这本书的,能读懂这本书的时候估计最起码也得十几岁吧?也就是说十几年后这本书的内容能不能过时呢?我认为不能,因为做人的根本道理,做事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说小阔阔读这本书还太早太早,那么我读这本书就是太晚太晚了,因为人生已过一大半了,该好好努力的时候没好好努力,该慎重选择的时候没慎重选择。或者说以前根本读不到这样既通俗易懂又道理深刻又充满哲学味道的教人奋发向上的书。

即使读得有些晚了,还是一口气读完,因为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丝毫没有说教的成份,几乎完全是在讲故事,讲作者在人生路上所经历的故事。我相信身教胜于言教,“水韵风痕”的小孙孙能从他儒雅博学的爷爷的举止言行中学到更多。当他到了能读懂爷爷写给他的书的时候,他会觉得那本书里的字字句句都深含做人的道理和成功的要诀,是爷爷为他准备的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阔阔有福气!

(编辑:超君)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