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短视频追剧”侵权 平台责无旁贷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子房先生2021-04-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快节奏的生活中,“耐心”成了一个稀缺的词汇。对于一些人来说,花俩小时欣赏一部电影或者完整观看一集电视剧,简直是浪费生命。如今,在精准收割人们需求的短视频平台上,经常能看到筛选剧情剪切成短视频的电视剧和电影。

治理“短视频追剧”侵权 平台责无旁贷

快节奏的生活中,“耐心”成了一个稀缺的词汇。对于一些人来说,花俩小时欣赏一部电影或者完整观看一集电视剧,简直是浪费生命。如今,在精准收割人们需求的短视频平台上,经常能看到筛选剧情剪切成短视频的电视剧和电影。当然,所谓“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些短视频大多未经著作权人授权,是用户通过录屏等方式擅自制作的。

爽过就是看过。当一部剧变成了碎片化的“切条视频”,用户感受过了那些痛点、爆点,还有多少人会去追完整的剧呢?蛋糕被人动了,版权方忍不住了。近日,中国三大长视频平台,72家影视公司、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联合声明,呼吁短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影视作品进行侵权创作,并将对侵权行为依法追责。

这也难怪,要是没了“一手”剧集,所谓的剪辑、切条、搬运等“二次创作”将无路可走。当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高发地带,热门电视剧、院线电影更是被侵权的“重灾区”。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仅2019年至2020年10月间就累计监测到疑似侵权链接1602.69万条,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影视剪辑”、“追剧”等关键词,粉丝数百万以上的账号比比皆是。显然,“切条视频”本质上就是一种盗窃,制作者利用了原作品最吸引人的剧情和画面,在流量场上为自己谋利。有媒体报道,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近130万粉丝的某博主几乎每天更新一个裁剪后的影视作品。在其直播间的“幕布”中,作者引导用户下载其“推广链接”中的游戏,以赚取相应厂商的“推广费”。

那么,板子应该只打到这些博主吗?当然不是。在影视作品侵权的产业链条上,获利最多的短视频平台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虽然内容的野蛮生长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不能完全由哪个平台来“背锅”,但也必须承认,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时代,平台能够轻易掌握大多数人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并且根据用户画像来推送信息,而这样的算法推荐显然会导致侵权内容传播得更广、更快,对权利人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平台经济不是垄断的法外之地,也不是侵权的法外之地。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约谈相关短视频平台,要求平台约束侵权行为,但收效并不明显。不少“搬运号”被封禁后,换个“马甲”继续侵权。为此,短视频平台必须做到守土有责,通过鉴别视频时长、监控分类分区排行等方式,尽最大努力过滤明显的侵权行为。此外,平台还应建立有利于原创作者的维权渠道,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现在,有关平台经济的话题很热。短期利益对企业是一个吸力极强的“黑洞”,但企业必须要抵制诱惑,不被平台反噬。对于平台经济来说,加强反垄断和反侵权,迎来的绝不是行业的“冬天”,而恰恰是更好更健康发展的新起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编辑:鑫果)


治理“短视频追剧”侵权 平台责无旁贷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