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一角。
记者 徐颖文/图
8月3日,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庄重。
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中央西北局是党中央在西北地区的派出机构,是西北地区党、政、军、群的最高领导机关。
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后,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
建设民主政治的示范区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示范区,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典范。在政权建设中,陕甘宁边区制定施政纲领,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两权半”政权模式、“三三制”原则和民主选举制度。
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即在同级党政军民各组织关系上,党的组织领导一切;在党内的上下级关系上,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也确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整个西北地区的领导地位。
“三三制”原则是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伟大创举,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绥德、延安、富县等地进行试点后,在全边区各级政权建设中普遍实行。从1937年到1945年,边区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民主选举运动。
在党的建设方面,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整风运动中多次召开干部会议,使边区政府在思想上、路线上、政策上和组织上得到了统一,对边区工作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开明绅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议案。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这一政策,各抗日根据地也积极执行。此举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生产、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边区政府先后实施了3次“精兵简政”工作。
在政权建设方面,中共中央西北局坚持把“三三制”原则贯彻到选举以及政府的各项工作中,贯彻到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中,充分团结非党进步人士和中间分子。
开展经济建设的榜样
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和脱产人员不断增多,陕甘宁边区经济遇到极大困难。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和党政干部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是一场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群众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成百上千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这些先进代表在边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生产竞赛热潮。经过大生产运动,边区物质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边区政府仍号召干部要厉行节俭,边区各系统、各部门均采用“供给制”标准。
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大会对领导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的22位领导干部和3个模范单位进行了奖励。毛泽东亲笔为22位干部题写了奖状,给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繁荣教育文化的旗帜
随着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中共中央西北局确定了“生产第一,教育第二”方针,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教运动。
党报党刊是党的舆论宣传重要阵地。1940年3月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是《陕西日报》的前身。它着眼于群众,成为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党中央在延安时期领导创办了20余所干部院校,其中许多都是由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的。其中,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是一所专门为西北地区培养党员干部的学校,1937年9月由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创办,先后为西北地区培养党员干部4000余人。
除此之外,当时的民族学院、延安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都是由中共中央西北局直接领导的。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在学习了讲话精神之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从人民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艺术灵感,创作出一大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
当时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宣传队、秧歌队深受群众欢迎,他们演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久演不衰。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工团与绥德当地群众合力创作的新歌剧《周子山》,第一次将广场秧歌剧搬上了舞台。延安文艺团体下乡演出,极大地推动了边区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延安文艺进入了大繁荣时期。
这期间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革命文艺家,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他们都引领着文艺队伍出精品、促繁荣,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中共中央西北局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共中央西北局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具体领导者和实践者,它在陕甘宁边区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访谈与点评
从红色教育中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访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馆长汪成军
记者 徐颖
作为建设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组织和实施者,中共中央西北局受党中央直接领导,负责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在西北地区的贯彻执行,是执行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模范。
“中共中央西北局团结带领西北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西北局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馆长汪成军说。
2014年3月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为延安红色旅游增加了新的内涵,对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弘扬延安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80周年,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与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创新讲解方式,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多种形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重温火热的革命岁月,深入了解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光辉历史,从红色教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汪成军说。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内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主要领导人铜像。记者 徐颖摄
采访手记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徐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无数爱国青年、文学艺术家奔赴延安,与延安当地的文艺工作者集结成一支“以笔为枪”的革命文艺队伍,给延安的文艺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这些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经典。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黄河大合唱》等优秀作品,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动员群众的有力武器,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边区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一直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时代在进步,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扎根群众这片肥沃的“土壤”,不断增强群众观念,更新群众工作技能,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交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为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小礼堂。记者 徐颖摄
先锋与群众
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记碾盘沟村第一书记张学强
张学强在查看西瓜长势。
记者 徐颖文/图
7月14日,走进延安市宝塔区临镇镇碾盘沟村,只见农家庭院整齐亮丽,村组公路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果蔬大棚,处处让人感受到这个村庄的生态宜居。在村民看来,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多亏了张学强的到来。
2017年5月,张学强来到碾盘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第一次走进碾盘沟村时,发现这个村子拐弯路多,路面又窄,也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行十分不便。”张学强说,“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给碾盘沟村的道路安装路灯。”
面对安装路灯需要的资金,张学强多方协调,筹集了20余万元,为村里购买了50盏新型太阳能路灯。为了节省安装费用,他自己规划设计,并在网上学习安装教程,半个月下来他独自安装完了全部路灯。
碾盘沟村不少村民有自酿玉米酒的传统,但因作坊小、工艺落后等原因,酿酒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张学强与村干部经过充分调研、协商后,一致认为发展特色酿酒产业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他先鼓励时任村主任牵头,选厂址、建酒窖、带头入股。一有空闲时间,张学强就走村串户,听取村民的想法,并提议修建一座酿酒坊,村民可以入股、入粮、入劳力。在张学强多方联系和动员下,共争取银行贷款和村民筹集120万元。
资金有了,怎么才能酿出好酒呢?这成为摆在他们眼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为了提高酿酒工艺,张学强带领村里的酿酒骨干到大型酒厂学习先进酿酒技术和管理经验,改良酿造工艺,解决技术难题。他还带上村里产的纯粮食酒在权威部门做了质量检验,拿到了检验合格报告,并注册了商标。村里酒坊酿造的绿豆酒、五米酒在第26届杨凌农高会上展出,吸引了众多客商目光,打开了市场销路。
“去年光卖白酒我就挣了5万元。”村民杨生荣乐得合不拢嘴。
酿好酒要有好的原粮,与种植玉米相比,种植高粱效益高不说,也更适合用来酿酒。
为此,张学强专门拜访了延安市农科所的专家,经专家分析论证,认为碾盘沟村可配套种植“辽粘3号”高粱,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寒抗旱抗倒伏等特点,是一种新型酿酒高粱,酿出的酒口感较好。
专家的认同无疑给张学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和村干部开始着手动员村民种植高粱。可村民们种植了多年的玉米,认为这种高粱产量不高,种子也比较贵,都不愿意尝试。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张学强邀请专家到村里进行讲解,并召开种植现场会,为村民进行高粱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村民慢慢接受并开始尝试种植。
村民侯忠尚家一直种植玉米,在改种高粱后一亩地增收500余元,他还把一部分高粱用来酿酒。今年他家年收入预计比去年增加30%。
驻村工作以来,张学强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延安市新时代担当作为先进个人、延安市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张学强担任第一书记之后,村民人均年收入比之前增加了4000余元。村民们都说,有了张学强这样的第一书记,他们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追赶超越正当时
延安:持续打造安心舒心顺心营商环境
群众在延安市为民服务大厅办事。
记者 徐颖文/图
今年以来,延安市把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拓展“全程网上办”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一项项务实举措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肯定,也为延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充足动能。
上半年,延安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74万户,同比增长8.9%。
将便民利企原则贯穿改革全过程
“延安市实行的‘拿地即开工’和容缺审批,帮我们节约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2000余万元,节约融资成本1800余万元。”7月29日,荣民控股集团延安会议中心项目负责人史贵强告诉记者。
“‘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即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即可开展基础工程施工。这样企业可以有效利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取得土地不动产证的这段时间开展工作,有利于压缩项目建设周期,降低企业成本。”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利功说。
延安市是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双试点”城市,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他们在工程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管理体系框架下,按照省上“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要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落地速度,先后探索推行“拿地即开工”“清单制+告知承诺制”等审批创新改革举措。
今年以来,延安市将便民利企原则贯穿到审批服务改革全过程,并着力改变“审管合一”体制下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构建审批服务集中办理机制;对重大审批服务事项采取专班制,实行专人负责,即报即审、即审即办;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以及上门办、自助办、就近办、“指尖办”等举措。
“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再升级
8月4日,北京神州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延安分公司工作人员李浩然来到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办理外资企业变更登记业务,但是有一项资料未准备齐全,需要返回北京补充资料,不具备当场办结条件。
延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相关规定,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在外资企业登记方面实行了非主审要件容缺受理和审批,现场为企业办理了变更业务,企业只需在限期内补全资料即可。“这个举措真是太贴心了!为公司节省了办事时间和成本。”李浩然连声致谢。
“上半年, 我们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围绕重点工作,按照‘放管结合’原则,以提高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为工作出发点,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办事流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建军说。
上半年,延安市相关部门加强联动,着力落实改革红利,按要求分批次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进一步丰富办事渠道,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按照中央和省上以及延安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将“证照分离”改革与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及企业注销便利化等改革措施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每季度召开企业座谈例会,面对面解决问题、点对点提供服务,建立企业项目审批“直通道”,实现项目审批“事不过夜”。
此外,延安市颗粒化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制定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权责清单。截至目前,在政务大厅办理事项达1150项,占市本级总事项的97%,基本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目标。
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给我们送来了减税降费政策,前7月减免了近50万元,真正享受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关怀。”8月5日,延安丽森酒店负责人赵强说。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延安市税务局着力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堵点”“难点”问题,在延续去年系列惠民政策的同时,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作为抓手,推出10大类30项100条便民利民惠民举措,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通过举办纳税人学堂、开展办税服务厅微课堂、在线辅导、上门“一对一”服务等方式,开展分层分级、多种形式的“滴灌”式政策宣传,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
为推动监管事项更加公开、透明,延安市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并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延安市市场监管领域日常监管的主要手段,旨在让执法程序依法合规,抽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延安市相关部门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按照加强行政指导、推进柔性监管模式,对在履行公示义务或纠正错误行为后的企业实行“包容期”管理,完成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今年以来,延安市加大涉企收费检查力度,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重点对供水、供电、供气和供暖行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以及商业银行收费等进行执法检查;深入开展转供电环节加价专项执法检查。上半年,全市共清理规范转供电主体201个,退还9378户终端用户多收电费872.62万元,确保国家降价红利惠及终端用户。
下一步,延安市将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走出一条“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的新路径。
(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