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困扰独生子女家庭,难题如何解?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唐佳2022-03-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拆除就业“35岁门槛”、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大网络暴力处罚力度、独生子女父母退休金上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聚焦民生关切,建言献策引发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热点

拆除就业“35岁门槛”、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大网络暴力处罚力度、独生子女父母退休金上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聚焦民生关切,建言献策引发广泛关注。针对这些热点话题,近期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解读,推出“热点面对面”系列访谈。

“建议增设独生子女看护假”“希望独生子女父母退休金上浮10-20%”“建议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出台养老政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条与独生子女家庭相关的建言颇受关注,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则更是热议的重点,这一日渐凸显的民生难题待解。

养老难题日渐困扰独生子女家庭

当前,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国家卫健委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0%,比2010年提高7.80个百分点。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施,目前独生子女及家庭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此,我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夫妻2人共同赡养4位老人的情形。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在外地求学、工作等原因,也形成了子女与父母“两地分居”情形。

“一面是老人越来越多,一面是年轻人越来越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陆续步入退休年龄,而这些家庭的独生子女们也陆续迈入不惑之年,他们正值事业巅峰期,又赶上了三孩政策出台,其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陆杰华表示,独居老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失能、高龄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独居老人的身体安全与心理安全已是一个重点问题。”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褚福灵强调,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独生子女们既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还需要兼顾着父母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在外地工作根本没有办法陪伴父母的独生子女们的确存在较大压力,很难做到周全。”

代表委员为破解养老困局建言献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民生问题,多位代表委员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建言,试图破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难的困局。

全国人大代表张国新建议,制定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规划,将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作为专题予以重点研究,加大相关政策的倾斜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俞金尧提出,可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独生子女家庭失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较多的城市,建立专门的养老照护机构,或在现有养老照护机构中设立专业的部门来接收这些老人。

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萍提出建议,提供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补助,鼓励兴办针对该人群的养老院,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政策规定的退休金基础上上浮10-20%,并允许已达到退休年龄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投靠异地的子女。

多层级社会保障推动养老难题破解

在各方努力推动下,国家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帮扶多有惠及。如建立养老金的异地支取、医疗保障的异地转移的运行机制,方便老年父母随子女异地落户,设立独生子女照料假等。

早在2018年,民政部对“关于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的建议”的答复中就明确了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政策、推动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四项推进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服务保障工作。

此外,多省份近年来密集修改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修改后的条例中,多地增设了独生子女陪护父母假。例如,修改后的《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年满六十周岁,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其子女所在单位给予每年不少于十五日的陪护假。

“近年来,国家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的同时,更加关注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问题。”褚福灵建议,应切实制定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金奖励政策,重点考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需求,推动逐步形成社会基本保险为主,同时辅以商业保险与个人储蓄的多支柱、多层级的社会保障模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扶助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重要举措。“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既需要就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更需要制定总体性政策。”褚福灵说。

(编辑:映雪)


养老困扰独生子女家庭,难题如何解?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