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未成年人法治百科全书”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检察日报史兆琨 郭荣荣 常璐倩2022-06-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心系近20年,还亲自为其直播“带货”;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有关领导同志爱不释手,赞其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百科全书”;是什

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心系近20年,还亲自为其直播“带货”;

  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有关领导同志爱不释手,赞其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百科全书”;

  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专家学者、代表委员为其倾情打Call,称之为“扛鼎之作”……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有关部门召开的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一周年座谈会上,这本由最高检组织编纂的“神秘”书籍——《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下称《全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最高检检察长张军手持《全书》,向与会嘉宾和广大网友倾情推荐。随手翻开,便立即会被一幅幅构思精妙的插图和故事吸引……

  外出务工的父母把美美送到寄宿学校,同学告诫她别选靠门窗的床铺。后来美美才知道,男宿管晚上会偷溜进宿舍“欺负”女同学,美美也没能幸免。此后,美美常忧心忡忡、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但她不敢告诉别人。直到其他家长报警,才把男宿管抓了起来。

  这是《全书》“学校保护篇”中一则图文并茂的案例故事,原型是最高检第十一批指导性案例中的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由此案触发的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也在《全书》中有详细讲解。

  “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集普法教育、业务学习、工作指导于一体,《全书》是实用性很强的好读本。”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这样评价。

  “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是学法用法的‘百科全书’,又是开展法治教育的‘工具书’,对推动广大青少年尊法守法用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金汝彬对记者说:“这本书将真正惠及孩子、家长及其他读者,对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书》每一章节前都有思维导图,逻辑清晰、内容全面,这本为孩子量身打造的法律全书,再一次彰显了最高检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与笃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海霞表示。

  “集中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更好理解、身体力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心确信。”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如是介绍《全书》的五大特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灵魂;贯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突出未成年人主体地位;彰显“六大保护”;注重突出趣味性、故事性、互动性。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何由最高检编纂?书中有哪些“看点”?主创团队如何在一次次磨合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记者采访多位亲历者、见证者,解密《全书》编纂背后的故事。

  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的防与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事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提升,更事关全民法治素养的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随着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称“两法”)的修订,我国初步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

  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必须遵循未成年人认知规律,让青少年听得进、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能否编纂一本“青少年版”的法治百科全书?早在2004年,时任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的张军就曾提出创作《未成年人法治百科》一书。2018年初,他再次倡议编纂《未成年人法治百科》,并着重强调要致力于儿童友好,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大百科式全方位普法教育的编写形式。

  对于《全书》的历史渊源,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十分感慨:“张军检察长近20年间初心未改,无论是在司法部、最高法,还是在最高检任职,都始终关注着未成年人法治百科全书的编纂,始终关心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保护。”

  “要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角度,图解‘两法’条文,阐明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编写一部图文并茂、百科式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要让全社会尤其是孩子、家长、教师都能一看就懂,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的防与治。”“两法”修订之际,中国检察出版社社长朱建华与最高检第九检察厅负责人一起,接到了这一编纂任务,按照张军检察长的要求做起准备。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广下“英雄帖”后,一支由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牵头,最高检第九检察厅组织,国内顶级未成年人保护专家指导,全国30余位优秀未检检察官编写,中国检察出版社编辑,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制插画配图的团队应运而生,对《全书》的定位、内容、形式逐步细化落实,把“施工图”一步步变成了“实景图”。

  《全书》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为主线,涵盖363个知识点、1000多幅手绘彩色插图,还有情景案例、二维码、闯关游戏,着力为孩子打造音视频沉浸式学习体验。

  “‘一号检察建议’、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等未检特色亮点工作,背后的支撑是最高检党组领导下全体未检人能动履职、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践积累。”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表示,检察机关近年来通过“法治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努力把纸面上的法、案例中的法转变为未成年人笃信、笃行的法律意识。落实最高检党组要求,编纂一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法治百科全书,也是未检人多年的夙愿。

  在佟丽华看来,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已成为推动和引领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重要力量。他谈到,近年来,入职查询、强制报告等检察探索推动了“两法”的修订并正式上升为国家立法,检察工作的深厚底蕴,未检检察官的专业和情怀,能够破除艰涩难懂的壁垒,打造出一本阅读门槛低、孩子兴致高、普法效果好的未成年人法治读物。

  “《全书》是新时代我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扛鼎之作’,不仅是孩子、家长、教师的‘法治宝典’,也是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司法人员、政府官员、基层居(村)委会干部、律师、社工等人员开展工作的‘工具书’。”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辉表示,书中展现了检察司法保护主动融入其他“五大保护”、以“我管”促“都管”的检察实践,这既是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的真实写照,也是各职能部门、各有关方面协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动体现。

  多位未检检察官谈到,《全书》的发布是满足未成年人保护现实需求的必然之举。当前,普法教育的辐射范围、力度还跟不上,一本孩子们看得懂、喜欢看的法治书籍能持续、有效、长久地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也能成为法治副校长强化普法宣传的利器。

  内容全、受众广、形式新

  “序篇、家庭保护篇、学校保护篇、社会保护篇、网络保护篇、政府保护篇、司法保护篇、自觉守法篇……”

  翻看《全书》的目录,序篇+“六大保护”+自觉守法的体例十分清晰明了。此书的图文统筹者、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办公室负责人王广聪介绍,该书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同时融入了宪法、民法典、刑法、刑事诉讼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涵盖了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前的各个阶段。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其中的“六大保护”正是我国目前在未成年人保护实践中构建起的严密保护体系。所以,“六大保护”在书中分别独立成篇。

  那么,自觉守法篇在8个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六大保护”构成怎样的逻辑?自觉守法篇撰稿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王亮向记者讲述了主创成员们的深层考虑:“自觉守法篇与‘六大保护’篇交相呼应。‘六大保护’篇让未成年人清楚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会受到哪些保护;自觉守法篇让未成年人知晓自己有哪些责任、应尽哪些义务。这既是回应社会关切、让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更是在向未成年人传递约束自身行为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书不仅在涵盖法律文本上实现了‘全’,更从未成年人保护逻辑上实现了‘全’。”

  记者了解到,《全书》的核心读者群为9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辐射读者群却十分广泛。在350页的容量之内,如何让各方读者都能读有所获、学有所得?

  该书撰稿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告诉记者,此书以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为基准受众,12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自行阅读并能够将法律知识讲给周围的人听;9至12周岁的未成年人可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亲子阅读,因此父母也是该书的主要受众。而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的群体则为辐射受众。

  苑宁宁进一步举例说道,在书籍内容设计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等内容均与未成年人之外的群体密切相关。例如,强制报告制度便涉及到医生、旅馆经营者、老师等等。书中设立的“检察官说法”一栏中“爸爸妈妈需注意,家中危险要远离……”“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等内容均对应的是父母和学校管理者。正是从这些细节设计上,此书串联起了较为广泛的阅读群体。

  3级词条深入学习法律知识、8幅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30处情景案例导引阅读、1000余幅插图辅助理解……翻开每一页,此书都有小惊喜,如果用4个字来概括,那便是图文并茂。“《全书》的核心内容是法律,核心受众是孩子,图便是链接法律和孩子的最优解。为了呈现最好的图文效果,我们在开始阶段邀请了3家团队进行样章设计,并最终选取了中国水墨画的插图风格。”王广聪说,“水墨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相信,将法律的严密保护融入中国风的文化审美,将是送给孩子最珍贵、最美好的礼物。”

  “儿童友好”贯穿始终

  记者在采访众多主创人员的过程中,他们无一不向记者提到一个关键词:儿童友好。这一关键词如何在书中体现?众多主创人员又如何精雕细琢力求做到儿童友好?

  苑宁宁告诉记者,因为此书以9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核心读者群,所以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在第一次编写座谈会上就确立了“儿童友好”的核心导向。然而,无论是书稿编写还是插图绘制,主创人员们都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书稿第一次成形后,文字偏法律化,我给上小学的女儿看,孩子说看不懂。”“我在成都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当把书稿拿给孩子们阅读时,孩子们说有的看不懂,有的能看懂但感觉没意思。”司法保护篇撰稿人、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韩雪娇,以及王亮在谈到书稿撰写时,纷纷提到了法言法语儿童化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编写组购买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儿童大百科全书,精心研究语言表达。“最高检第九检察厅还邀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专家、儿童文学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讲授撰稿技巧,大家边学边改、字句必究,力求孩子喜欢看、看得懂。”苑宁宁告诉记者。

  “在成都沟通插图绘制时,书稿仍在打磨。王广聪主任告诉我一个小妙招,就是在现有书稿的基础上抓取关键词,请插图老师先绘制插图,之后‘看图说话’,精雕文字。从‘文到图’转变成‘图到文’,我发现自己的视角也从大人向孩子慢慢转变。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韩雪娇提起书稿打磨过程,感触颇深。

  翻开《全书》,每一个开页都有3至4幅插图。据了解,这些插图均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的创作团队完成。

  “接到任务后,我们在四川选取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孩子们的审美喜好,同时结合法律表达严谨的特质,最终磨合形成了现在所呈现出的漫画与插画相结合,同时具备中国传统水墨画色彩的插图风格。”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教授余洪向记者讲述了插图制作背后的故事,“插图团队和文字团队在图配文阶段进行了大量磨合、沟通,尤其是法律细节问题。例如,司法保护篇中有一个词条是‘出庭作证的特殊保护’,里面提到单向玻璃作证室,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下手绘制。撰稿人员向我们解释,单向玻璃作证室是未成年被害人出庭作证时的一种保护措施,司法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玻璃看到未成年被害人,但未成年被害人看不到司法工作人员,这样可以减少未成年被害人的不舒适感。了解这些设置初衷后,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

  法言法语儿童化、插图美观严谨兼备,这些都是主创人员在“儿童友好”上作出的重要努力。除此之外,一些体例上的小细节也让人直呼“暖心”。

  记者看到,书中有大量情景案例导入学习,同时穿插二维码,扫码便可观看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微动漫、皮影戏等。此外,各篇章设置有“找错误”环节、全书后附法律知识闯关游戏,小读者能在轻松互动中检测学习成果。

  韩雪娇介绍,情景案例大多取材于已公开的真实案例,如司法保护篇中因取名不合法而落户被拒的案例就改编自著名的“北雁云依案”。

  “二维码链接了大量的优质法治资源,给予孩子更便捷、更具趣味性的阅读体验。至于篇章后的‘找错误’和闯关游戏,更是全书互动性的鲜活体现。”王亮说。

  不仅全书承载的内容“儿童友好”,载体本身也在向“儿童友好”靠拢。记者注意到,《全书》的封底上有一个“绿色印刷产品”标志。中国检察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保护,全书选用环保型纸张、油墨,生产过程注重节能减排,力求让每一位小读者都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现实所需。此次《全书》的发布,必将开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新端口”,为形成法治教育合力、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效贡献深沉而坚实的检察力量。

(编辑:映雪)


这本“未成年人法治百科全书”是如何诞生的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