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还能“出圈”吗?晚会化现象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童笑雨2022-07-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孤勇者》“出圈”成儿歌、音乐人周杰伦新专辑在互联网上掀起音乐狂欢、大街小巷的抖音神曲……这一幕幕让人相信:这是流行音乐的时代。反观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民歌《山丹丹

《孤勇者》“出圈”成儿歌、音乐人周杰伦新专辑在互联网上掀起音乐狂欢、大街小巷的抖音神曲……这一幕幕让人相信:这是流行音乐的时代。

反观曾红遍大江南北的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等,却鲜少在日常生活中被听到,更多只在晚会上出现,民歌似乎已经过时了。

而在浙江金华,却有一批人愿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干一件看似“冷门”的事:民歌人才培训。

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原生民歌演唱人才培训”在金华开班。来自中国13个省(区、市)的30余名学员将在这里开展为期8周的培训。

为他们授课的,是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中国相关院校的27名业内名师。

作为民间艺术代表,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本土化音乐艺术形式。

然而,相较于流行音乐,民歌的传播渠道较为局限,逐渐走向“曲高和寡”,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是民歌在观众心目中渐趋于晚会化;二是很多熟悉的经典民歌在流行音乐时代里被淡化。

据媒体报道,在某主流音乐平台发布的年度榜单中,2021年度歌曲前十为《白月光与朱砂痣》《尾号6208》《星辰大海》等流行音乐,年度歌手也为流行歌手,鲜见民歌的影子。

民歌的“市场”在哪里?或者可以从晚会中找到它的踪迹。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等曾登上央视晚会。此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活动的举办,也扩大了民歌的影响力。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民歌仍未“出圈”。以浙江为例,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仍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采茶舞曲》,嘉善田歌、畲族民歌等浙江民歌,对于大众而言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状态。

民歌过时了吗?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建军并不认同。

在他看来,原生民歌,是传统文化的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音乐的舞台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田间地头或是高山海边诞生的民歌,各有各的美。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认为,民歌的美,不仅在于演唱者的歌喉,还在于其旋律和歌词。“有些歌词真的像一首诗。”

民歌还有生命力吗?郭克俭回答:有!

当下不少歌曲,都是改编自民歌。如民歌《天黑黑》在大陆、台湾都广为流传,著名歌手孙燕姿的同名流行歌曲也是取材于这首福建民歌。《十送红军》源自赣南民歌,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还引用了江南民歌《茉莉花》。

改变民歌现状,此次原生民歌演唱人才培训,或是一个开始。

记者了解到,参与培训的学员平均从业年限约16年,近半数学员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职称,半数以上学员属各级非遗传承人群范畴。在课程安排上,此次活动包含了集中授课、分组教学、研学创作、汇报演出等环节,各位学员将在浙江进行采风创作。

让民歌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不是仅靠一次培训就能完成,可以靠“两条腿”走路。一是做好传承工作,二是传统文化要“传”也要“创”。民歌歌手也要根据时代发展与现实需要,提高创作能力,在不破坏它原本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推广。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在推动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当下,民歌的现代表达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编辑:月儿)


民歌还能“出圈”吗?晚会化现象值得关注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