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开门、自助选购、一键结算 无人零售越来越多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黄敬惟2023-02-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扫码开门、自助选购、一键结算……无人售货机的出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在商场、车站、地铁、公园、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四处可见,货品逐渐多元,有饮料、食品、鲜花、水果、蔬菜、咖啡等,这样简单的购物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黄敬惟

扫码开门、自助选购、一键结算……无人售货机的出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在商场、车站、地铁、公园、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四处可见,货品逐渐多元,有饮料、食品、鲜花、水果、蔬菜、咖啡等,这样简单的购物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即时满足需求

夜深人静,刚写完一篇论文的北京大学生小高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到宿舍楼下的自助咖啡机购买一杯咖啡犒劳自己。深夜的一杯热咖啡,是小高繁忙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不折不扣的“小确幸”。

如今,无人售货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车站候车厅为旅客出售饮料、面包、方便面等便民商品;在学校宿舍楼内为学生提供零食饮料;在写字楼下自动售货机为白领提供早餐;居民在小区楼下的生鲜自动售货机买到新鲜水果……在不少开店空间有限但又有较大消费需求的地方,都能看到无人售货机。

对消费者来说,无人售货机满足了随机性、即时性的消费需求。比如运动结束口渴难耐时,最近的便利店却在一公里外,近在咫尺的无人售货机自然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便捷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无人售货机迅速填补了生活中对快速购物的需求。

与传统零售相比,无人零售兼具“开源”和“节流”两个优势:无人售货机的体积小、占地面积少,24小时售卖,房租和人工成本更低。其收益来源也不仅仅是商品,售货机自身同样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在机身和屏幕上的广告也有收益。

“无接触经济”走红

无人零售近年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21年7月,商务部办公厅等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鼓励发展智能社区商店、无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卖机等;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非接触式服务等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2022年8月,科技部等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消费领域需积极探索无人货柜零售、无人超市等新兴场景。

数字化建设被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实体零售的数字化升级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无人零售行业在近年发展中“渗透”至更多城市、更多场景,“无接触经济”逐渐被消费者接受认可。

专家认为,未来发展无人零售是促进新型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也是实体零售应对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变局的重要手段。有大城市已将无人零售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积极创新推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无人零售作为零售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的新业态模式,在消费规模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将迎来广阔市场。

“无感支付”拿了就走

2022年10月,上海罗森便利店引入AI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无感支付智能门店开业。通过无需排队自动结算的方式,消费者可以快速、便利地选购商品。当被问及无感支付带来的体验时,有顾客连连表示:“很方便!尤其早晨去上班时很多传统便利店非常拥挤,无人零售不用排队。”

顾客刷脸或扫码进店后,挑选完毕直接出店就能自动结算,整个过程只需短短数秒。消费者能在匆匆忙忙的工作日早晨快速买到一份营养早餐,快节奏的都市人群尽享日常购物的便利。

无人零售兴起的背后,技术进步为行业优化带来不少新气象。曾经困扰无人售货的识别不准确、承载客流有限等问题,在AI、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基于3D机器视觉等技术,门店可对线下物理空间进行三维重建,实时追踪顾客的逛店轨迹、关注商品,识别拿放姿态、商品信息及数量等,无需通过自助结算台操作,AI系统也能随时掌握消费者购物习惯。

传统便利店运营中,订货是个很“烧脑”的工作。经营者需要扫视所有栏位、了解销售情况、再逐一订货,对生鲜食品类还要分析过往几星期的销售数据并推测未来几天的订货量。现在,通过门店数智化管理系统,基于海量消费数据实现的顾客购物分析、商品销售分析、区域习惯分析、营销效果分析等,能帮助经营方高效、科学决策,轻松完成订货工作。


(责任编辑:靳朴)



扫码开门、自助选购、一键结算 无人零售越来越多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