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来源:消费日报记者 王薛淄2023-06-0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5月29日,2023年“百鹤杯”设计创新大赛、“百花杯”评审活动、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以下简称 “百鹤杯”“百花杯”“百花奖”)颁奖典礼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2023年“百鹤杯”设计创新大赛、“百花杯”评审活动、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颁奖典礼举行


微信截图_20230530095434.jpg

本报讯 (记者 王薛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指示批示精神,激励从业人员创作激情,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繁荣发展,5月29日,2023年“百鹤杯”设计创新大赛、“百花杯”评审活动、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以下简称 “百鹤杯”“百花杯”“百花奖”)颁奖典礼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老领导陈士能、步正发、钱桂敬,党委副书记王世成、副会长杜同和、纪委书记陶小年、副会长何烨、副会长刘江毅、秘书长郭永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红,北京工美集团原总工唐克美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

景德镇市副市长高晓云,江苏省原轻工厅厅长陈世爱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百鹤杯”“百花杯”陶瓷组评选专家组长邱春林,苏州工艺美院原院长、“百花奖”专家组长廖军介绍评选总体情况并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百鹤杯”“百花杯”综合组组长马达,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百鹤杯”“百花杯”雕刻组组长陈四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蒋雍君,南京国际博览中心董事长陆文伟出席颁奖典礼。

大会为“百鹤金鼎奖”、“百花杯”金奖、“百花奖”金奖获奖者颁奖。经数十名专家学者紧张有序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百鹤金鼎奖”66个,“百鹤奖”100个,“百鹤新锐奖”151个;“百花杯”金奖47个,银奖79个,铜奖111个;“百花奖”金奖21个,银奖38个,铜奖46个。获奖作品不仅显示出独特的传统技艺,更有体现时代特色的创新设计,彰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为传统手工艺繁荣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邱春林在对本次“百鹤杯”“百花杯”参评作品点评时表示,作品集中呈现了工艺美术行业近年来的创新创作成果,反映出行业总体发展蒸蒸日上的形势,如陶瓷组金奖《开山牛》,作品不仅在造型和装饰上下功夫,还在原材料配比、烧成工艺上寻求创新,这为陶瓷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雕刻组金奖《织梦》、陶瓷组金奖《龙泉青瓷——叠翠》、综合组金奖《刺绣——生命的力量》则选择打破传统技艺限制,将“静态”的工艺美术作品通过创新的场景布置和多种技法搭配,赋予了更多“动态”的故事感和生命力。邱春林呼吁工美艺人,除了在造型和装饰上体现自己的艺术修养之外,也要从材料和每一个工艺环节出发,找到手艺人的独特性,让每一件作品都能体现工美艺人为时代创造生活美学的能力和价值。

廖军在介绍“百花奖”参评作品时指出,本次参评作品有新创意、新题材、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展陈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百花奖”品牌效应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彰显。参评作品中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的作品占有较大比例,表现手法多样,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参评作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融入现代时尚,力求用时代语言表现传统文化,如石雕作品《日出》将精细的人工雕刻与自然的色彩和如云似烟的纹理融为一体,石雕作品《龙腾盛世》把舞龙表演的镂空花球结合石材巧色运用,玉雕作品《古韵四神系列》巧妙地利用玉的皮色和不同的玉料进行装饰组合,实现古为今用。

颁奖典礼上还授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工艺美术文创设计大赛联盟学校”;授予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突出贡献奖”。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于广云、重庆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蔡泽荣,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包国庆,辽宁轻工业联合会会长石洪祥,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尼玛次仁,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张化忠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获奖代表等500人参加颁奖典礼。

随着颁奖典礼顺利举办,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圆满闭幕。5月26日—29日,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累计吸引5万人次入馆观展。开闭幕式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71万人次,5场“大师来了”现场直播观看人数近3万人次。馆内各大展台人气爆棚,大师工匠非遗精品展、主宾城市温州展台、各大特色展区展台、文创大赛展台、工美大师展台备受青睐,展商收获丰富,展览影响广泛。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