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刘运德作品欣赏

  来源:史超君2023-09-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当代作家 刘运德 作品欣赏艺 术 简 历刘运德笔名文武,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退休干部。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南国文学社副主编、《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会作

当代作家 刘运德 作品欣赏

艺 术 简 历

刘运德 笔名文武,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退休干部。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南国文学社副主编、《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会作家理事、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文笔精华》研究会特邀会员。先后有500余篇诗、文在国家级和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其中有80余篇获奖。著有《剑与盾》《警魂》《忠诚》三部选集。

作 品 欣 赏

激情燃烧的人生


1968年3月,李克俭(后排右)和同学夏宣文(后排左)

送作者(前排右)和同学刘永洲(前排左)参军合影留念


  李克俭(笔名李北)和我都是与共和国同龄人,1963年至1968年,在界首市砖集中学同窗5年,老三届的回乡知青,同样经历过近20年军营的生活,又在大裁军中转业地方工作,退休后都从事文学事业,为党和祖国、人民继续无私奉献。

  回想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经历,特别是李克俭那激情燃烧的人生,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一)

  1949年11月,李克俭出生于界首县(1989年复市)顾集乡的段寨村。年少的他把所有的热情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三国演义》《西游记》《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唐诗三百首》等,他映着灶火一本本认真读完。那时,他在校学习成绩优异,崭露头角,特别是是语文突出,其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参加征文比赛也多次获奖。

  然而,“文革”开始,学生们的学业被迫中断。他只得把革命激情转为文艺的热情,回校和我一起参加了文艺宣传队,排练了《沙家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样板戏,经常下乡演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1968年3月,我被推荐参军,临行前李克俭与我和其他同学合影留念。接着,他作为知青回到家乡,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充满激情地继续编织着未来的梦想。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很快掌握了碾麦、扬场、播种、锄地、磨粉等技术,并带头成立了青年突击队,经常晚上带着二十多人的队伍收割、送肥,被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年底,他被抽调为县工作队队员,派往刘尧庄大队负责“抓革命、促生产”。1969年春,又被推荐为顾集乡革委会“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干部,为他后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1969年11月,李克俭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60军服役。他把青年时期的激情挥洒在绿色的军营里,新兵连生活一结束,就被任命为团司令部管理股文书,身兼打字员、军械员、军务统计员、板报员等八项重任。他得益于中学和回乡知青生活的磨炼,脑子灵、能吃苦、手脚快,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入伍一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到两年,又被破格提升为干部。先在团任干部干事,后任连指导员,再仅一年,又提拔为营教导员。

  1979年,李克俭被推荐到解放军宣化炮兵学院政治系学习深造。毕业后,他工作如鱼得水,1981年,评为南京军区优秀政治教员,并被团党委荣记三等功。

  在部队20年,李克俭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1978年底,李克俭所任指导员的连队到359医院负责地下医院施工,为了保持官兵充沛的体力和施工进度,他坐镇炊事班,把政治工作与改善伙食融为一体,促使全连官兵士气旺盛,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当时军长张明大年初一到工地给指战员拜年,称他们连队是“关键时候上得去,是敢打敢拼的先锋”。年终他所在的连队被南京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并记集体二等功,他个人被提前晋级一级工资。

  第二件事,是抽调精兵强将支援对越自卫还击战。全连135号人,写了135份血书,他当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确定了13名参战人员名单后,李克俭又逐一谈话,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英勇参战。让李克俭庆幸的是,这13名战友由于政治、军事素质过硬,最终都载誉归来,只有两个人受了轻伤。李克俭特别欣慰,紧紧握着13位参战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胜利归来,没有给老部队丢脸,是全连的光荣和骄傲!”

  第三件事,在解放军百万大裁军期间,李克俭被任命为旅编外干部安置办公室主任,负责千余名干部的转业、调岗、就学等任务。他带领工作组深入到被撤编的师部和六个团部,经过调查研究形成23条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交旅党委研究,并采取各种措施,妥善解决编外干部安置问题,其经验做法被南京军区转发推广。


(三)

  1988年,李克俭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四个单位主要负责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20余年里,李克俭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有三件事至今难忘:

  一是1992年至1999年期间的企业改制,面对债台高垒、上访不断的困境,他迎难而上,化解矛盾,妥善解决了遗留问题。特别是1995年1月,李克俭调到京畿路街道担任党委书记,当时街道两个企业负债2700万,7把锁锁住了大门,房屋开发公司也受大气候影响,商品房800元一平方米都卖不出去,街道只能靠集资款应付企业债务。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李克俭摸清底细,多方听取意见,群策群力,拿出对策,逐一破解,生产经营步入正常轨道。仅3年时间,就消掉了所有债务,街道恢复了元气,各项工作也走上了正轨。

  二是1999年至2000年期间的社区体制改革,李克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城市居委会建设的若干问题》。针对居委会的现状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出了扩大居委会规模、改善办公条件、实行居委会干部年轻化、职业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引起了镇江市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的关注,为进一步深化社区机构改革提供了经验。

  三是2001年,李克俭调任润州区科技局局长后,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扎实奋斗,用三年的时间,使润州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考核验收,全区科技工作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成为全市科技战线的排头兵。


(四)

  2009年李克俭退休后,重拾文学爱好,把激情交给了“诗和远方”。他被推选为诗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继续为传承诗词文化和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作贡献。先后建立了35家诗社,发展会员1356名,编印诗集8部,13家单位荣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润州区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他本人被评“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

  在共和国成立74周年诞辰之际,他不禁发出感慨:“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和祖国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是共和国鲜活的历史篇章。我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祖国母亲,虽然生活艰苦,但伟大、崇高、奉献、真诚、美好的东西却始终难以忘怀。……特定的时代铸就了我们共同的性格:坚韧执着、淳朴坦诚、自强不息。我们这一代人,用奉献编织着人生,用无悔诠释着人生,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

  看到以上李克俭感人肺腑的锦言,令人无不动容释怀。

  特别是他近年出版的诗集《望云吟草》《望云斋存稿》,使其诗词创作水平逐渐提高、成熟。原任他五年语文兼班主任的中学老师张文化,认真阅读了他的1000余首诗词,利用三年时间,精心挑选250余首出版了《李北诗词赏析》一书,在苏皖两省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我也曾多次前往镇江拜访他,探讨、交流文学创作体会,并以他为主题,撰写了《国庆镇江行》、《望云之恋》《师生情》等文章,对他人生激情的成功给予高度赞赏。

  近年来,李克俭被聘请为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研究员、江苏大学和市区小学诗教辅导员,为培养诗词新人继续发挥余热。他不断起程,《出发,去远方》,用心追逐《那山那云那水》。他痴迷于《马背上的旅程》……读他的诗和散文,乡土气息、山水情结和军旅激情跃然眼前。

  这些,正像他所言,“就是因为自己与共和国同步成长,一生都在燃烧着爱的激情!”


“六龙戏珠”“小上海”


远眺界首市徐寨路(近)、颍河路(中)、

东升路(远)三座大桥的雄姿

  仲春,我和老伴结束在海南岛疗养回到界首,一进入边界,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巨大变化。308线公路经过白加黑工程建设,连接新建的颍河路穿过颍河大桥,直通颍南的界临郸公路。路面宽广平整,两边的水沟、荒地经过绿化改造,形成了100余米宽的绿化带,沿路皆是奇花异草、珍树修竹、曲径小道和潺潺流水。向北望去,万亩森林公园茂林尽然,花海层叠。工业园区厂房建筑规模宏大,井然有序。政务新区高楼林立,奇特各异。这时,我好象进入南方的四季春城,又恰似来到“上广深”的繁华街道。

  “五·一”节的清晨,接连听到沙颍河上五座新桥全部通车的消息,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早早起床,前往目睹东升路大桥风采。刚走到市政府广场东路口,远远看到大桥的兰色弧形桥体好似长虹连接颍河两岸。来到桥上,只见桥面宽美洁净,向南北方向延伸。白色的路灯杆象哨兵一样高高直立在道路两旁,整齐划一。大小车辆来来往往,穿梭如飞。晨练的居民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向桥两边看去,沙颍河蜿蜒曲折,不时有大型货船和连排小船行驶,从桥下穿流而过。桥南,正建设的体育新区朦朦胧胧,水天一色。桥北,已建成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街道宽广整洁。置身此景,我不由得如痴如醉,似在梦中。

  这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抬头向东西两边张望,徐寨路、颍河路、东升路、沙河路、裕民路、界临郸路六座大桥依次排列,隐约呈现,巨大的桥体披上金色的霞光,宛如六条巨龙腾飞在沙颍河上,头北尾南,雄伟壮丽。再向北望去,市委、市政府中心大楼顶部高高耸立的通讯塔上,硕大的明珠闪耀着金光,在六座大桥的簇拥、映衬下,又如“六龙戏珠”的宏伟画卷,更不禁使我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我依稀记得,我国《史记》早有“六龙回日”的传说,寓意迎难而进就能成功。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也引用这个成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赞美勇攀高峰的精神。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城市也开始围绕“六龙”打造新景观。上海市在豫园对面的三排楼路广场,建筑了一座巨石雕刻的“六龙”拱桥,突显了大上海迎难而上的意志和超强实力。近年春节,西安市在小雁塔园冰封的湖面上都建设长达100米的“六龙戏珠”纸质彩灯,为庙会添彩,祈社会祥和。

  然而,这些“六龙戏珠”都是人为打造的小景观,与界首城市一条河上接连建筑六座桥梁自然形成“六条巨龙”腾飞的大景观相比有天壤之别,是界首市飞速发展的生动图腾。

  由于诸多原因,界首沙颍河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一座桥梁。人们进城赶集,只能从文昌阁和牛行街中北部的两个渡口乘船过往。加之河面宽广,坡陡水深,只有几条一次乘座10来人的小船,一旦遇到刮风、雨雪天气,往往停摆,人民群众极为不便。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唤醒了沉睡的界首。从1979年开始,他们在国家的支持下,于文昌阁渡口东部开始建设第一座人、车通行的沙河大桥,经过两年努力终于竣工,改变了历史上两岸相隔的局面,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纪念桥”,全市人民的“母亲桥”。

  八十年代初期,是界首改革开放的黄金期,先后有“沙河王”白酒、“北大富硒康”药业、“奇安特”旅游鞋等名牌产品纷纷上市,誉满全国。1985年,界首政府自筹资金,在牛行街中北渡口处建了一座通过行人的裕民桥,较好地改善了人民群众来往的困难。但是,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前后,仍然出现人车拥堵现象。

  进入21世纪,界首市改革开放开始加力,东城工业和田营铅业、西城冶炼、光武塑料、鸭王尼龙绳“一园四区”初步形成,经济再次起飞,他们通过省会拨款建设了界临郸公路大桥,人民才真正享受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红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界首市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经济发展实现腾飞插上了强劲翅膀,实现了工农业产值跨越式突破和发展奇迹,荣获“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及“全国投资潜力十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10余张国家级名片,为城市和桥梁、道路建设步入快车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时,界首市启动了五座大桥同时开建的惊天工程,其中徐寨路、颖河路、东升路三座大桥新建,沙河路老大桥、裕民桥拆除重建,演译了沙颍河上和“小上海”城市建设的空前奇葩,与原有的界临郸路大桥一起,形成了“六龙戏珠”界首城的绝妙景象,加之宁洛高速公路、郑阜高铁在界首的贯通和飞机场的开建,提供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环境。

  身为界首人,我尤然而生为全市翻天覆地的发展进步而骄傲,也情不自禁为“小上海”与时俱进的惊人变化而自豪,又激动不已为家乡40余年来欣欣向荣的改革开放成果而赞叹!

  在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和纪念祖国诞辰74周年的日子里,界首市又传来迎接南海艇落户颍河之畔和建设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的喜讯,无疑为“六龙戏珠”景点增添了新的靓丽风景线。界首市迅速作出“借艇出海”新思路,主动融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开放共享平台,努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高地,重振“小上海”的雄风,界首城“六龙戏珠”的新图腾更会精彩地展现在中原大地!


老年的重生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我也步入老年。

  退休后,我被吸收为市关工委成员,兼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主任。前年春节后,在前往市关工委加班有关会议材料时,偶遇风寒,致使高烧数日,引发为“缩窄性心包炎”,形成胸部大量积水。在省城医院治疗一年有余,经历7次昏迷抢救,4次抽出胸部积水8千克。后来虽然积水得到控制,但仍未根本治愈。

  面对突然重病的无情打击,我一度陷入了极其艰难的痛苦和选择之中。就在我思想消沉、精神低迷之际,有幸读到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李东生先生发表的一篇文章《鹰的重生》,记述了一则感人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然而,在40岁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爪子开始老化,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生活特别困难。

  此时,鹰毅然做出决定:它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接着用新长出来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只只拔掉;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除去。鲜血一滴滴洒落,但它全然不顾。

  经过忍受5个月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鹰新的羽毛长了出来,便重新开始了蓝天的飞翔,继续开始新的30年岁月。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灵魂深处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我清楚地知道,李东生先生的用意是激励新形势下企业的改革、创新、蜕变和重生;但也理解它对于重新点燃老年人的生命之火,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鹰的重生》精神的鼓舞下,我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激发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当年5月,我毅然前往上海市中山医院做开胸“心包剥脱”手术。经过10余天的住院护理和三个多月的疗养,经受了难以形容的痛苦折磨,身体逐渐好转,终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再经过一年的保养,身体全面康复,使自己的下半生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提供了保证。

  于是,我认识了一个道理:人步入老年,不是生活的止步,而是命运的重生。

  正像CCTV《夕阳红》节目主题歌唱的:“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老的情。”

  随之,我思想的翅膀仿佛飞到历史的长河:姜子牙80岁封为丞相,指挥千军万马,灭亡东周;黄忠60岁跟随刘备,忠心耿耿,屡建奇功;佘赛花百岁挂帅,南征北战,无往不胜……

  我又想起了近代多少老人的奇迹:比尔·盖茨已经68岁,巍然位居全球富翁榜首;李嘉诚年已95岁高龄,继续稳坐华人首富宝座;任正非79岁继续担当华为集团董事长,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

  难怪人们对高龄老人称:60耳顺,70从心,80耄耋,90老童,百岁人仙。还有很多形容老年人的成语:宝刀未老,白发红颜,返老还童,炳烛之明等。这些,不都是对老年人永不歇息、奋发有为的真实写照吗!

  是啊,老年是光芒四射的晚霞,是日暮行雨的苍龙;老年是熟知路途的宝马,是历经风霜的劲松;老年是党和国家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事业延年不息的保证。

  写到这里,我深深感到人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月乃至每一年,都是生活的延续,演绎着生命的重复、新生。特别是进入老年以后,更显得特别重要、宝贵。

  由此,我的内心由衷地感谢英明的中国共产党,是她领导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感谢伟大的祖国,是她领导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文明的小康生活;感谢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她给了我们老年人享受重生的良好条件和生活环境。

  同时,我也默默的激励自己,决心在重生之年,继续发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共圆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