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非遗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彭茜 赵祖乐2024-09-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9月7日,又一个周末,硕士毕业后来四川成都工作的95后姑娘戈心悦同之前的周末一样,早早便来到了新金牛公园。这里,是她上京剧妆造非遗课程的地方。“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尤

9月7日,又一个周末,硕士毕业后来四川成都工作的95后姑娘戈心悦同之前的周末一样,早早便来到了新金牛公园。这里,是她上京剧妆造非遗课程的地方。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戏剧、戏曲特别感兴趣。7月份看到市非遗保护中心公众号上有这个课,就定时蹲点,抢了名额。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我很期待大家化上全妆、穿上戏服的样子。”戈心悦说。

继文化馆、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爆火”后,成都的年轻人又开始涌入非遗课堂。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前往这座城市不同区域、场馆设置的非遗课堂,“充电”提升、陶冶情操。

罗映在给学员教授戏曲化妆技巧。人民网 赵祖乐摄

罗映在给学员教授戏曲化妆技巧。人民网 赵祖乐摄

打底、打面红、定妆、画眉……9月7日上午,戈心悦所报的京剧妆造课堂上坐满了人,成都市京剧研究院首席化妆师、戏曲头饰点翠技艺金牛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映正带领学员完成最后一堂戏曲化妆课。

“来我课上的学员,基本都是90后、00后。经过快2个月的相处,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真心喜欢京剧妆造的,中途没有一个人放弃,这让我很感动。”罗映说。

从戏曲化妆到包头(梳头),再到穿戏服、戴配饰,2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员们“全副武装”,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学习成果。

“真的太好看了!”戈心悦感慨地说,“如果有机会,我想深入学习京剧装扮,不仅是化妆。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我亲手装扮的京剧角色出现在舞台上。”

戈心悦(左)和其他学员一同展示学习成果。陈子黎摄

戈心悦(左)和其他学员一同展示学习成果。陈子黎摄

据了解,今年是成都开设非遗课堂的第2年,在保留去年受年轻人欢迎的蜀派古琴、绳编等课程基础上,新添了京剧妆造、中医养生、蜀绣、成都漆艺等课程,从7月开始陆续推出,而每个课程推出后名额几乎1分钟就会被抢光。

非遗课堂为何如此受年轻人青睐?

“性价比高!”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郑琪玲介绍,非遗课堂的所有课程,包括物料,都是免费的,学员什么都不用带。而且,授课老师是专门请来的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人。

在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库专家、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彭云思看来,非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能为年轻人带来新鲜体验、创意灵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引来了年轻人,如何留住年轻人,让非遗课堂实现“长红”?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传承人们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员的长期兴趣。为此,从课程内容的策划到授课方式的创新,他们进行了很多尝试。

学员们在练习蜀派古琴弹奏技法。实习生 陈萱摄

学员们在练习蜀派古琴弹奏技法。实习生 陈萱摄

“传统古琴曲目,虽然高雅,但是比较抽象,大家的接受程度很低。”魏玉平是成都古琴文化学会副会长、青羊区蜀派古琴非遗传承人,第2次参与非遗课堂的她,和郑琪玲商量后,决定在常规的古琴教学内容之外,融入《沧海一声笑》《上春山》《卧龙吟》等大众熟悉且容易上手的曲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员能够沉下心学习。”

00后学员蒋悦是一名热爱音乐的大二学生。她说,最开始自己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才上了几节课,就爱上了这一古老乐器。

“练琴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沉淀,调节情绪,疗愈身心。”蒋悦直言,“与其说我学习了古琴,不如说是古琴拯救了浮躁的我。”

为了让学员有更多机会练习、掌握弹奏技法,培养长期兴趣爱好,魏玉平还为大家提供练琴的场地和乐器,并组建了学习交流群,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

“课后想来练琴的话,在网上预约就行,完全是免费的。如果不想来,花几块钱就能租一把回家练,不懂的地方还能在线上问老师。”学员吕倩雯说,练琴用的古琴谱是专用的文字谱,过于抽象、繁复,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她就会把练习片段录下来发给老师,一旦出错,便会被及时纠正。

在贴近和方便学员的同时,课程的设置也注重与时俱进。郑琪玲说:“就拿中医养生来说,‘保温杯里泡枸杞’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健康、养生,所以我们就增设了这门课。”

“创办非遗课堂的初衷,就是给非遗传承人和感兴趣的群众搭建一座‘双向奔赴’的桥梁。”彭云思表示,后续,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将不断优化更新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需求,使非遗课堂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有学员表示学习了非遗课程之后,自己想要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发展,未来可能会考虑以非遗创业,这正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效果。”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成都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8个。为了让非遗之美融入市民生活,实现古老非遗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除了非遗课堂,近年来,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还开展了“一起向未来”成都非遗进校园、“非遗少年行”研学、“成都手作”非遗体验等多项活动。

“希望有更多青春力量加入非遗‘年轻化’行列,让传统工艺与当代年轻人碰撞出新的火花,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彭云思期待满满。

(编辑:月儿)


古老非遗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