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十年路

  来源:中国青年网2024-10-2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10年前,针对汽车后市场痛点,《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口气提出20多项措施,比如,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建
10年前,针对汽车后市场痛点,《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口气提出20多项措施,比如,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建立可追溯配件质量保证保险制度、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等意见,深得业内外人士和消费者的心。
经过10年努力,《指导意见》涉及的部分领域已经看到明显的改善效果,而在另一些领域,破除行业痼疾,厘清各方责任义务,平衡上下游利益的努力仍在持续进行中。
不同类型配件描述及标准逐渐清晰
汽车配件是汽车维修行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但就是这样的行业生产基础,我国汽修业却长期存在概念、标准模糊不清,流通不畅,资源难以得到高效整合等问题。
对此,《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贯彻落实《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消费选择权;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促进汽车维修配件供应渠道开放和多渠道流通。
具体来看,这条意见可以拆分为配件本身和配件流通两大领域。
中汽院凯瑞检测认证(重庆)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杨明久指出,《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制约行业发展、服务质量和效能不高的关键性问题,对行业概念的表述方式和行业发展的引导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首先,《指导意见》是国务院及各部门正式出台法规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汽车后市场”概念。其次,文件还首次提出汽车维修“同质配件”的概念,消除了对非原厂配件的歧视性认识,有利于引导汽车配件产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维修配件市场供给,透明配件流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这一组行业科学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汽车维修业、乃至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活力。
业内人士指出,以往汽车配件质量难以认定,关键在于标准缺失,“汽车后市场不缺标准,但是缺乏通用性标准”。记者了解到,由商务部主导,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北京中后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黎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编制的《汽车后市场配件流通信息管理要求》(以下简称《管理要求》)国家标准于2022年7月1日实施。《管理要求》将汽车后市场配件类型分成了五种,即原厂配件、质量相当配件、再制造件、回用件、独立后市场配件(未经主机厂认证)。
行业协同实现配件认证和可追溯持续
为消除汽修行业和消费者对不同类型配件的质量疑虑,并确保配件在后续使用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方,《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保证配件供应渠道公开、透明,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可溯源、可追踪,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追偿、可追责。要制定实施汽车维修配件分类及编码规则、汽车维修配件流通规范等技术标准。
杨明久介绍,2014年9月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北京成立了汽车维修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服务管理中心,《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汽车维修配件编码、标识与追溯应用规范》相继于2015年、2018年颁布实施。
另外,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组织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开思时代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搭建了行业级的中汽溯源平台,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供的分散存储、快速定位、按需共享的新型信息交互模式,利用开思平台在一件一码追溯实践的成功经验,从而实现行业标识互通,数据安全共享。
记者了解到,《管理要求》就配件流通信息可追溯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给出了方法,将配件流通信息内容分为基本信息和销售信息,要求进行信息追溯的配件基本信息包括消费者应当知情的配件种类、产品信息和生产商信息。《管理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将汽车后市场常用的113个配件品种,通过追溯二维码对配件基本信息进行溯源防伪,并按照国际通行编码技术要求编制,配件制造企业按本标准实施无需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和成本投入即可完成。
中国机电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汽车后市场分会秘书长刘佩文表示,国家高度重视汽车后市场发展,解决配件问题贯穿汽车后市场发展始终。10年间,尽管有不少汽车后市场企业进行了大胆尝试,不过时至今日还没有完全解决配件这个“系统性”工作。
刘佩文透露,近日由中国机电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汽车后市场分会承担的商务部《汽车独立后市场配件流通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将提升独立后市场汽车配件流通行业的管理能力、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刘佩文建议,首先要由行业组织来发动全行业上下游产业协同开展这项工作。其次根据汽车后市场现状,需要用汽车配件自愿性检测认证为“抓手”,制定汽车配件通用性检测系列标准;打造全行业自愿性认证配件品牌;制定联合检测认证和研究机构协同一致行动服务准则;组织全面风险评估;搭建认证配件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合格配件服务。
信息公开效果显著还有改进空间
在《指导意见》中,备受业内高度关注的还包括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所有维修企业平等享有获取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维修技术信息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提升汽车维修质量,确保在用汽车行车安全和尾气排放达标。
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从中国境外进口汽车产品到境内销售的企业)要在新车上市时,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无歧视、无延迟地向授权维修企业和独立经营者(包括独立维修企业、维修设备制造企业、维修技术信息出版单位、维修技术培训机构等)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2015年9月,以交通运输部联合八部委制定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标志,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得以建立。杨明久介绍,这是一项参照汽车成熟市场经验建立的制度,同时具备我国特色。依靠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无论是汽车修理企业还是从业者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掌握最新、最全面的技术信息,对夯实维修行业的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维修人才的培养、维修教材的编写、连锁维修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10年来汽车维修信息技术的公开取得了很多成果,首先是打破了汽车维修技术垄断;其次是给有意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从业者,提供了继续学习的通道;第三,打通了独立维修企业获得相关技术信息的通道。
但是通过对汽车维修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的观察,杨明久发现,虽然主机厂按要求公开了维修技术信息,但对不同维修主体来说,获取这些信息难易程度存在差异。
厂家合作4S店可以通过销售考核等方式,减免维修信息使用费用。而对于独立维修企业来说,如果修多品牌的车,就要向各个厂家交费获取信息,会造成较重的经营负担。他建议,汽车厂家仍需提升独立维修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便捷度,降低其获取成本,真正实现无差别、无歧视。
据悉,2023年,交通运输部对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考虑对公开工作继续优化,推出部分新举措。
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信息公开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7年1月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监督方案北京沙龙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汽车维修技术信息的公开,建立统一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监督平台,利用评价、投诉、维权、媒体公开等方式,倒逼汽车生产企业维修技术信息公开。
据了解,目前已有如中车云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云商”)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向维修企业提供了技术信息查询服务,另有小型民营企业开展了单独品牌或者系别的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查询服务工作。此外,总监修车、8848汽车学苑、拼车等第三方平台通过共享维修技术信息给会员的方式,为独立维修企业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
记者从中车云商官网查询到,中国标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汽车服务事业部以中国汽车召回网和中车云商网为平台成立了该公司。中车云商网是国内原厂正版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公开平台,所有资料均由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授权,并伴随汽车生产企业新车型面市而实时更新。其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汽车争议处理服务、维修信息公开服务、培训咨询服务、舆情咨询服务、标准化服务和汽车质量提升咨询服务。在维修信息公开服务中,车云商网为多家车企提供了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服务,不仅帮助车企以较低成本满足法规要求,也为车企的历史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提供支持,同时为下一步维修配件、培训信息公开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网站的“技术资料”栏目下,可查询项包含了维修手册、配件信息、保养信息、系统版本、编程信息、专用工具、车辆认证、技术通告和召回信息等内容。不过,查询服务并不免费,首先要完成网站注册,之后点击网站首页“购买资料”对话框,会看到50多个汽车品牌,不同品牌资料售价不同。记者选择了阿维塔汽车,网站显示,普通用户7天内查看价格为3100元,30天内查看为4500元,1年内查看并打印1次,为5.5万元;北京汽车30天内查看费用为30元,1年查看并打印12次,为180元。

(编辑:映雪)


回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十年路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