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hina Travel”遇到“好客山东”

  来源:齐鲁晚报 中国青年网张宇宁2025-01-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ChinaTravel”成为国际旅行“顶流”“city不city”来自美国旅行博主保保熊在中国旅行期间的一句话,形容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这个梗迅速在网络走红,并成为了2024年度

“China Travel”

成为国际旅行“顶流”

“city不city”来自美国旅行博主保保熊在中国旅行期间的一句话,形容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这个梗迅速在网络走红,并成为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

保保熊对中国的评价是“很city”。实际上,在国外的各大视频平台上,以保保熊为代表的中国旅行视频成为了许多外国博主的“流量密码”,许多“老外”燃起了开启一场“China Travel”的兴趣。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入境需求,去年以来,一系列入境政策不断落地。11月30日,中国再次宣布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保加利亚、日本等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单方面免签国家达到38个,吸引各国游客纷纷踏上中国的土地。

外国游客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品尝着各式各样的美食,体验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China Travel”成为旅行“顶流”。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长,外籍人员来华观光达到572.2万人次,会议商务活动380.3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03%、81.5%,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来华旅游。

“老外”为何青睐山东?

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China Travel”的热潮中,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选择。

山东省的文旅资源可谓“家底深厚”。从青岛的碧海蓝天到泰山的雄伟壮丽,从曲阜的儒家文化到潍坊的风筝节,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淄博的烧烤、济南的超然楼、威海的火炬八街……无数美食美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山东省还注重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服务水平。东营市推出的智慧旅游平台,让游客可以在手机上轻松获取信息,进行线上预订,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本地特色推荐;泰山景区建成全国首个“无证明智慧景区”,实现“一部手机在手、畅游泰山无忧”。此外,“好客山东”展现着齐鲁大地“崇礼尚宾、淳朴厚道”的“人情味儿”,“老外”来到山东,可收获“宾至如归”的旅行体验。

“好客山东”政策升级

诚邀天下客

11月9日至11日,一场别开生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宣推活动举行。通过动画、直播、虚拟现实等丰富形式,立体化地展现了山东的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奇妙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山东旅游信息。

而在入境政策上,山东更是不断发力,以迎接远方来客。4月,山东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打通制约入境旅游的主要堵点,从6个方面出台16条政策举措,促进入境旅游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11月8日起,山东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青岛已执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山东还将支持济南、烟台、威海等有条件的市申报144小时过境免签……一条条新政策不断简化入境手续,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的便利化。

山东各市也立足自身特点,加码政策,诚意满满。10月10日,济南发布《济南市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准聚焦入境旅游堵点、痛点,从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推进航旅深度融合、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6个方面出台13条政策举措。

利好政策之下,外国游客与山东实现了“双向奔赴”。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边检总站共验放入境外籍旅客38.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4.8%,其中以观光旅游为事由的入境人数占比54.1%。国庆假期,我省空港口岸出入境总人数超10.4万人次,同比增长31.5%;外籍人员入境旅游超5.3万人次,同比增长33.2%。在今年“China Travel”的热潮之中,“好客山东”已然成为来华旅行的一张亮丽名片。

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city不city”位列其中。这句网络流行语火爆的背后,是今年外国游客来华观光旅行的火热。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和出入境政策的利好,中国旅游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引发“China Travel”热潮。在这一背景下,山东凭借其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好客山东”成为了“China Travel”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辑:月儿)


当“China Travel”遇到“好客山东”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