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棂星门--乾隆造"棂"字甚荒唐

  来源:光明网杨立新2017-02-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棂星门是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一道门。过泮水桥,可见一座冲天式三门四柱石牌坊,额坊上阳刻着"棂(棂)星门"三字,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高宗弘历题写。

曲阜孔庙"棂星门"门额

棂星门是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一道门。过泮水桥,可见一座冲天式三门四柱石牌坊,额坊上阳刻着"棂(棂)星门"三字,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高宗弘历题写。

下面是导游对孔庙棂星门的介绍--

说到棂星门,据说有一段乾隆造字的故事。"棂"的繁体字为"棂",当年乾隆题字的时候,觉得"棂"字笔画太多,同"星门"二字写在一起,笔画粗细很难统一,就自作主张,把右下部的"巫"字给去掉了。中国旧时有"名人笔下无错字"的说法,皇帝是真龙天子,更有造字的特权,于是"棂"就变成"棂"了。

按导游的说法,"棂"字应为乾隆皇帝所造,是他下命令将"棂"字下面的"巫"给去掉的。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在清乾隆以前,是不会有这个"棂"字的。可是,早在唐代孙过庭所书的三国何晏《景福殿赋》中,就出现了"棂槛披张"的字句。翻开古籍文献也不难看到"棂"字,如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彤云斐亹(wěi)以翼棂。"东汉班固《西都赋》:"舍棂槛而却倚"。

其实,只要查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会发现在这本我国第一部字典中,收录的就是这个"棂"字。许慎的解释是:"楯(shǔn)间子也。从木霝声。"楯为栏干的横木。

至于"棂"字,最早收录在南朝梁代太学博士顾野王的《玉篇·木部》中,解释为:"棂,长木也。"元代《古今韵会举要》注明:"棂,通作棂。"

如此看来,"棂"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棂",二者可以通用,后来都简化为"棂"。故而这种乾隆造"棂"字的说法,颇有点"爸爸长得随儿子"的滑稽。

(编辑:马芳)


 

广告:《中华国学教育实验学校、重点示范校》全国评选中。报名qq3158284687  微信:znznyuqiang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