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16名艾滋高考生校长:不想他们复读 该进社会

  来源:澎湃新闻2017-06-0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6月1日,临汾市红丝带学校高中文科班教室内的黑板上写着高考倒计时。看着教室黑板上显眼位置的高考倒计时,校长郭小平有些不安

临汾市红丝带学校。图中右侧平房就是高三年级的教室。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除署名外

6月1日,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东里村,当地气温36 ,泛黄的麦穗和绿树叶被风吹得来回摇摆。

临汾红丝带学校位于东里村村口。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校园里的36名学生均是艾滋病患者,这也是中国唯一一所艾滋病感染者儿童学校。6月7日,这里的16名高中毕业生将在他们最熟悉的教室里参加高考,经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为备战这场考试,他们目前每天复习至少9个半小时。

6月1日,临汾市红丝带学校高中文科班教室内的黑板上写着高考倒计时。

看着教室黑板上显眼位置的高考倒计时,校长郭小平有些不安:再过5天,这些当年因母婴传播不幸染艾的16个"孩子",将迎来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场"硬仗",但"仗还没开打",郭小平和红丝带学校已经不得不面对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

今年5月下旬,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16名考生被统一安排在该校标准化考场单独进行高考,这是中国首次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立独立的高考考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络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设置单独考场本身就是歧视。

针对上述争议,郭小平向澎湃新闻回应,这不是一个人的高考,而是一个机构的16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方面考虑作为患者的考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地其他考生负责任。就目前这个阶段来说,还是有必要。"

红丝带学校的生活教师刘丽萍也说,有考生这两天出现一些反常,她认为设置单独考场是有必要的,但"总要有放手的那一天"。

备考:一天复习至少9个半小时

因为16名高三毕业生即将参加高考,红丝带学校为"六一"儿童节举行的庆祝活动,被控制在很小范围内。

郭小平告诉澎湃新闻,离高考时间越近,他和全校教职工们就越谨慎。担心影响孩子们的情绪,校方是尽量避免外界人士与考生接触。

该校生活教师刘丽萍说,他们的担忧并非是过度紧张。这两天,几名考生先后出现了异常情况,高三学生小林(化名)一天内流了两次鼻血,学生小海(化名)也闷闷不乐,甚至有了弃考的想法,根本看不进书。好在有老师的及时疏导,小海又重新投入了复习中。

郭小平强调,在高考仍能对一个人命运产生巨大改变的当下,所有的教职工不想让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岔子。

红丝带学校的教学楼呈"回"字形,教学楼左侧是学生寝室,右侧为高中班教室,中间空地是学生们做课间操的地方。从寝室到高中班教室距离,目测15米左右。

红丝带学校高中理科班教室。这里也将作为他们的高考考场。

澎湃新闻获许在考生回寝室午休时间段进入高中班教室探望。该校高中班有文科、理科两个班级,其中理科班6人,文科班10人。文科班教室黑板上写着醒目的"距2017年高考仅剩5天"字样,黑板左下角还写有一首备考"三十二字诀":"先看后做,整体把握;先易后难,心里不烦;先写后验,真伪能辨;先熟后生,融会贯通。"

文科班教室多了10张桌子。刘丽萍介绍,学校师资有限,有3名老师同时带两个科目。上语文与英语课时,理科班的6名学生就去文科班听。

贴在教室墙上的作息时间表记录着16个孩子高三这一年来的努力:早上5点50分起床,洗漱后走进教室,6点开始一个半小时的早读,7点半至8点吃早餐,上午课到12点,下午从3点到6点半,晚上9点40分下自习。

6月1日下午2点50分,预备铃准时响起。澎湃新闻隔着玻璃窗户看到,高中年级的16名学生陆续走出寝室,他们先接了一杯白开水,再缓步走进教室,看不出喜悦或者紧张的表情。不过,学生们的这些变化逃不过生活教师刘丽萍的眼睛。她说,如果在平时,这些孩子多多少少会打闹一番,可以看出,他们也十分重视高考。

学生的课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

郭小平说,自5月29日起,高三考生进入自由复习阶段,自我调整、对学习内容查缺补漏。他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坚守岗位,要保证学生在复习阶段有问题随时向教师请教。

孩子们的刻苦,刘丽萍看在眼里。进入到自由复习阶段后,有学生中午不睡觉继续看书,下晚自习后留在教室复习到深夜十一二点。刘丽萍对这些学生说,考前最重要的是休息好,调整好心态。学生们很听话,最近时间到点就自觉回寝室休息。

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右)。 新华网 图

校长:不希望考生再回校复读

红丝带学校的办公楼前,挂着一块"临汾市第三中学红丝带"班的牌子。三年前,该校16名考生中考成绩上线后,当地教育部门为他们在临汾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临汾三中)注册了学籍,但上课地点仍在红丝带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这些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根据平常的模拟考试成绩,郭小平预计,只要这些孩子高考能正常发挥,有一个能考上"一本",三四个能上二本或三本。"当然,我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越多越好。不过,就算成绩不理想,我也不建议他们回来复习,读个专科学门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 郭小平解释说,这16个孩子的年龄集中在17-20岁,有些孩子已经成年,是时候与外界接触了。如果再复读,他担心孩子们会对学校产生依赖,这对他们的成长并不是件好事。

郭小平介绍,今年4月,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得知该校有16名学生参加高考消息后,主动前来与学校达成协议,决定为这些孩子提供每年每人15000元生活费和6000元学费,直到大学毕业。学费问题解决了,这让郭小平多少有些安慰。但仍有几个问题让他很苦恼:孩子们该填报什么志愿最合适?进入新的学校后,他们该怎样和同学、室友相处,要不要一开始就跟他们坦露实情?

最近几天,郭小平已被孩子们的高考等事宜忙得焦头烂额。他说,目前还没有时间去细想这些问题,"等孩子们顺利参加完高考,我再好好想想。"

回应争议:有必要设置单独考场

申请设置单独考场,还是让16名考生走进统一安排的考场与其他考生同场竞技?这个问题,郭小平想了很久。

最终,在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后,今年4月底,他向临汾三中提出设置单独考场的申请。

临汾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临汾三中将此情况上报至尧都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后,再由尧都区招生考试委员会上报,该局再将情况汇报至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5月初,临汾市教育局收到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通知,同意临汾三中在尧都考区临汾三中考点单独设立考场的请求,在红丝带学校设立两个考场。目前,考场监控设备已安装完毕,信号屏蔽等设备已运抵学校,正在调试中。

校长郭小平说,这或许是他在这16个孩子离开学校前,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过,也正如他之前预料的那样,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我看不少网友说,你这样不正是在制造歧视吗?实际上不是,这是一种保护,无论是对这16个孩子,还是对其他考生。"郭小平解释,如果只有一个人,他更倾向于让考生融入进去;而现在有16个孩子,他们的背后是一个机构--红丝带学校。

郭小平的担忧主要在于,如果这16个孩子分散到各个考点去考试,那么与这16个孩子在同一个考点的数百名考生应不应该享有知情权?如果享有,该如何告知,他们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变化,影响到考试,或者影响到这16个孩子?郭小平说,高考的试错成本太高,如果冒险带来的后果,他和红丝带学校也无法承受。

针对外界争议,郭小平说,就目前阶段,设置单独考场是有必要的。但是他希望学校下一批参加高考的9名孩子,能够分散到各个考点平静地参加高考。他甚至有个希望,学校所有的孩子都能回到普通的学校上学,关停红丝带学校。只有这样,才说明这个社会真正接纳了艾滋病患者这个群体。

前述临汾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对于设置单独考场是否合适,还无法回答。

6月1日下午4点37分,郭小平在其微博@红丝带学校郭小平 上写道:今天微博上面对我们学校单独设立考场有很多质疑,但是我想对我们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说:现在离高考只有五天了,我们不要在乎这些质疑了,先把高考的事情做好,高考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时也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理解我们,理解孩子。

2日早上6点9分,郭小平更新微博称:"为了这些孩子,再多的质疑,我们也要承受。"

不舍:该放手的时候到了

对于生活教师刘丽萍来说,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也等同于她与孩子们还能相处的时间。

"这16个孩子中,有4个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他们来的时候才七八岁,一转眼,12年过去了。"刘丽萍回忆,这12年里,她亲眼看到这里由医院变成学校,再变成"家";也亲历由最初的4名学生到今天的36名学生。

红丝带学校创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绿色港湾病区"爱心小课堂"。 2011年年底,临汾市教育局正式批复成立临汾红丝带学校,从此,该校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行列。目前,该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36人。其中,高三16人,小学六年级9人,小学二年级11人。

刘丽萍说,这12年里,她从一个志愿者变成专职的生活教师。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她深刻感受到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无处不在,但歧视依然存在。

相处久了,刘丽萍就像妈妈一样照顾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她好几次告诉自己:孩子们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他们总要走入社会,离开这个"绿色港湾"。只是分别的日子愈近,刘丽萍愈感到不舍。

她盘算着,当孩子们参加完高考后,她肯定还能见到孩子们两次:一次是6月9日,与考生家长一起聚餐;一次是学生返校填报志愿。"再之后的相聚,就要看缘分了。"

刘丽萍的内心很矛盾,既然孩子们总有离开的那一天,不如早点放手,让他们尽快独立起来,尽快融入社会;和郭小平一样,刘丽萍也希望能多为孩子们做些事情。她告诉食堂工作人员多采购些水果,煮点绿豆粥,为孩子们消暑。

她说:"等孩子们参加完高考,就算再多不舍,也要放手了。"

(编辑:爱娣)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