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伉俪 晚霞璀璨 ——王耀东、刘荔夫妇访谈记

  来源:本网原创郭谦2017-09-0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2017年9月4日,我从故乡南通开车回京。中途特地去看望潍坊老友王耀东、刘荔夫妇。

X

(右1刘荔,右2王耀东)
       2017年9月4日,我从故乡南通开车回京。中途特地去看望潍坊老友王耀东、刘荔夫妇。
       这对夫妇,是我2005年7月在北京认识的老朋友。记得那年夏天,我随《作家报》总编张富英第一次坐地铁到通州,在通州北苑地铁站下车,打的到三元村。那时三元村四周还是农田,道路坑洼不平,三元村的几栋普通楼房很不起眼(现在的三元村是新北京城市中心热闹非凡)。
      走进一个姓赵的朋友家,却是满座高朋。有《中国文艺》杂志社社长温文和王耀东夫妇等。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耀东夫妇给我们演唱了王耀东作词、刘荔谱曲的歌《啊!壮阔的沂蒙山》:
高高的沂蒙山,三百里松涛轰响,
你耸立的身躯,是沂蒙人不屈的脊梁。
你用你的神奇,你用你的豪放,
为历史创下,一代代辉煌……
      歌声激越、豪迈,歌词感人、动听。这对夫妇真是琴瑟相和,合唱合作的完美无瑕。给了我无限的惊讶,我虽五音不全,不会吟唱,但从小就喜欢听堂伯金志刚、舅舅金绍男拉二胡,听母亲金亚男哼民谣,看地方文工团演戏。和这样有才艺的人交往肯定是很有趣、有意义的,因此为结识良朋而高兴。
      后来,作家报张总向我细说了王耀东先生及家庭的情况,令我感慨万分,又生了敬佩之情。王耀东先生原名王德安。1940年生,山东临朐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当过兵,在部队做过干部。后来转到地方任潍坊市群艺馆副馆长,办过报纸、杂志,为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理事。出版过诗集《在历史的眼睛里》、《逝去的彩云》、《不流泪的土地》、《插翅膀的乡事》,长篇小说《好一朵玫瑰花》,散文集《走在故土》,电视剧本《郑板桥传奇》等。是乡土诗的代表人物,在全国文坛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他的岳父艾砂、岳母马乙亚,都是中国作协会员,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著名诗人、作家、报人。王耀东与他们是忘年交,2003 年王耀东妻子因病去世,艾砂安慰离殇的王耀东,并把自己的爱女刘荔(也离婚不久)托付于他。真没有想到命运之神眷顾他们,让他们在悲伤之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爱人,爱情之花催动了他们的文学写作,这几年王耀东新作连绵不绝。刘荔原来是一个音乐教师,爱好文学,结婚后也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
      从那次见面之后,我经常与王耀东夫妇一起参加北京的文化活动,交往频繁,友谊日深。2010年8月,我专门去南四环艾砂先生的家拜访。那时王耀东夫妇照顾艾砂、马乙亚两位老人,并帮助老人办北京海淀区文联(主办)《稻香湖》诗刊。我采访了他们一家,写了一篇文化家庭传记《群星闪灼的诗歌之家 ——艾砂、马乙亚、王耀东、刘荔》,发表在作家报上。
      2011年我策划组织了“长星杯”全国百杰书画家艺术大赛,8月在颁奖典礼上,我见到过王耀东先生。他不仅写作,在2008年也开始搞书画创作,还搞文学创作和组织文化活动。面对这位长我17岁的老大哥,见他精神抖擞的神情,我想将来我也得像他一样,用不老的青春多写多画,多活动,活出人生的精彩。

(作家轶事新书)
       活动之后,我们一别6年,虽然也时常通信息,但几次阴差阳错,没有重逢,彼此很挂念。前年喜闻他在完成岳父艾砂先生编著的书《作家轶事》,要我写一些文坛趣闻的稿件,增添这部书的内涵,我奉命写了几篇,又选发了一些我的文化史记《走进文化名门》重点书稿给他。今年八月下旬,我在南通搞书画展、捐赠、图书研讨会等活动期间,王耀东先生来电,告诉我《作家轶事》图书已经出版,问我邮寄地址,我突然有了一些想法,就与他约定,我回京时途经潍坊去拜访他,与他面谈。

(刘荔诗画集)
       下午一点,我从南通出发,连续开车7个小时,8点10分到潍坊学院北门。王耀东、刘荔夫妇把我送进了对面的速8酒店,匆匆在附近吃了一碗面。我们进行了简单交流,我送给他们散文集《甘泉清音》、《盛唐十大诗人交往史录》和书画专刊,他们送给我《作家轶事》、刘荔的新书《诗歌画集》。
晚上,分别后虽然有点疲倦,但也读了一阵他们的新书。《作家轶事》50多万字,内容丰富精彩,为现代文坛又添了一部杰出的史书。刘荔的《诗歌画集》,她用一种纯情写出了真实丰富的生活,抒发了细腻厚重的情感。很多诗歌语言很美,耐读。刘荔大姐不仅写诗、谱曲,也开始画画了,有些画也画的不错。
       第二天早晨一起床,我继续读他们的书,脑海里不断浮现璀璨的晚霞图景,这对老人身上闪耀着光芒似乎比晚霞还要璀璨。
      九点多钟,王耀东夫妇与潍坊作家张乐生来了,他们说:“到了潍坊,不看潍坊的年画、风筝就等于没有到过潍坊。”张乐生开车带我们去潍坊“中国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参观,先到了东门,只见道路两旁青色瓦房小院,古典优雅,街道两侧风筝、年画店铺林立,城市的特征特貌映入眼帘,好有趣味。可惜我有事要赶回北京,不能在这儿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风貌人情。
      大观园东门暂时不开放,我们又转到了正门——南门。首先参观杨家埠风筝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珍藏了明清时期的风筝数十个,尤其人物风筝,画像精美,造型奇特。而且还有各地来参加潍坊国际风筝节的参赛风筝,琳琅满目。国外的一些风筝,不仅奇特,而且民族风味感强烈。看实物与看图片那是不同的,有一种实感让人觉得整个参观是一种享受,一种美感,一种趣味。

      随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杨家埠木板年画博物馆,在那儿我们了解了整个杨家埠年画制作的历史、工艺以及现代发展辉煌的业绩。我们也进年画制作坊观看了工艺师年画的制作。在附近有600多年历史的大槐树下拍了照,大槐树历经沧桑,疤疤点点都在诉说一种凝重深沉的神圣,让人流连忘返。


(右王耀东,年画工艺师中,我左)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我们到速8酒店附近找了一家小饭店进餐。潍坊另两位作家、《齐鲁文学》杂志总编张京明也闻讯赶来聚会。文坛朋友聚会当然最喜欢话说文坛,天南海北,无话不谈,都恨相见太晚。王耀东夫妇又在聚会上唱起了《啊!壮阔的沂蒙山》,我们跟着鼓掌,打拍子,欢乐一堂。
       情义浓浓,最终也有一别。临别时,张乐生老师怕我走济青路堵车,特地送我到北海路,好一直沿东营方向上高速。从潍坊到北京有500多公里,一路上愉快的心情萦绕在心头,不觉疲倦,不觉劳累,我又回到了别后两个多月的京城——宋庄大巢艺术区。

       (编辑:李月)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