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受访者担心直播带岗会夸大岗位优势和待遇

  来源:中国青年报孙山 金文2022-09-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直播带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直播互动为抓手,可以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更加精准地对接。不过作为一种线上招聘形式,直播带岗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

直播带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以直播互动为抓手,可以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更加精准地对接。不过作为一种线上招聘形式,直播带岗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直播带岗,受访者最担心夸大岗位优势和待遇(61.9%),然后是呈现的企业情况不够全面(45.4%)和投递简历后个人信息缺乏保护(45.2%)。

受访者中,应届生占42.8%,往届生占20.8%,已找到工作的占36.4%。男性占39.6%,女性占60.4%。

受访者参加带岗类直播普遍关注薪酬待遇和用人单位概况

目前在青岛从事同期声配音工作的宋钊(化名)感觉,在直播间求职以及线上面试的过程中,很难像线下那样做到充分的沟通和了解,“我还专门向招聘负责人提问,问了想要了解的问题。另外,我觉得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资质查询平台,了解企业及管理人员背景信息,还是很有必要的”。

张肖静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创业联合会主席团成员,担任过线上带岗主播。“企业一般会希望我们在直播间带岗时,多了解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以及品德情况”。

今年22岁的孟蝶(化名)目前在石家庄工作。她感觉在线上求职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企业信息,也会担心对招聘方的了解不够全面。“我经历的线上求职,感觉在初筛阶段能够掌握的信息都不是很全面,通常到了下一阶段,招聘方会通过邮件或者由人力资源部门具体介绍”。孟蝶觉得这样的方式,有利也有弊,“效率提高了,不符合初筛条件就不用进一步了解了。但求职者会感觉比较被动”。

数据显示,参加带岗类直播时,受访者主要关注薪酬待遇(66.9%)、用人单位概况(56.9%)、行业前景(55.0%)、招聘岗位需求(54.5%)。其他还有:工作环境氛围(47.9%)、工作地点(34.1%)和企业文化(32.0%)等。

超六成受访者担心直播带岗会夸大岗位优势和待遇

今年26岁的李雪儿(化名),目前在天津某新媒体公司工作。她感觉在直播招聘、线上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能面对面了解对方,而产生信息差。她自己也曾担心隔着屏幕,无法全面展示个人优势,“我本身是有点‘人来疯’的特点,在线下面对考官和竞争对手的时候,能更好地调动自己的状态。不过我现在的公司,通过多轮考察和筛选,从不同角度给应聘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线下考核流程相对比较透明,而且变数不会太大。但线上考核非常依赖网络等条件,所以需要有多种备案,以防突发情况。”此外,孟蝶觉得,线上考核相关的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健全,可能对考试的公平性带来一定影响。

“会有一定顾虑,比如面向求职者的宣传是否到位。我们在直播前会对接学院,了解直播情况。”张肖静觉得,在做直播带岗的过程中,自己很像连接企业和求职者的桥梁,需要充分了解双方的诉求,“为了更好地招到公司需要的人才,我们也需要了解求职者的意向薪酬,从而调整直播话术,最终给求职者更好的线上求职体验”。

数据显示,对于直播带岗,受访者最担心夸大岗位优势和待遇(61.9%)。其他顾虑还有:呈现的企业情况不够全面(45.4%)、投递简历后个人信息缺乏保护(45.2%)、直播带岗的行业有限(43.3%)、主播不够专业(42.0%)和招聘的企业存在合规性风险(30.2%)等。

广东某高校教师李文斌,曾多次担任线上面试官,他感觉线上招聘可以扩大招聘范围,也可以节约求职者的成本,但各类线上招聘的报名人数,往往会比线下招聘更多,“很多面试者的入职意愿不高,属于‘广撒网’的类型,这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另外,线上招聘还不像线下那么成熟,采用什么形式、用哪些软件,如何实现理想的效果等,还需要逐步摸索”。

“线上沟通肯定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完全满足现场感和面对面交流的需要,考官在线上也很难注意到一些细节。另外就是信息安全方面,我也看过直播带岗,直播间里人数不少,会有连线,所以信息安全也需要注意。”宋钊觉得,直播带岗是招聘方式与时俱进的体现,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给予其发展空间,同时也期待做好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编辑:映雪)


61.9%受访者担心直播带岗会夸大岗位优势和待遇

 
315记者摄影家山东站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